2018年8月9日
市場原本諗住中美貿易戰陰魂漸散,美股有望好快再創新高,美股波動指數(VIX)跌至近10水平【圖1】,去年的好日子似乎會重臨,恒指昨天再升百點。怎料昨晚中國宣布160億美元反制美國的措施後,恒指夜期仍要再跌百點。
這160億美元其實是首輪500億美元制裁關稅的第二部分,日間美方宣布於8月23日落實160億美元加徵關稅措施,於是中國公布等額的反制措施。
今次中方的反制名單以美國出口的汽車為主,但最受影響的不是美國車廠,而是當地生產的寶馬(BMW)及平治(Benz),兩者是去年進口到中國最多的美國車。
霸主的假想敵 甩身唔容易
內地股市昨天仍然疲弱,美股則相當牛氣。市場已諗緊標普500指數可升破1月26日的歷史新高2873點,周二收市只距之14點【圖2】。反映科技股巨頭表現的納指100指數亦有機會再創新高,美股波動指數跌近10水平,去年最牛的日子VIX是在9至10之間窄幅上落。跟紅頂白的股民自然摩拳擦掌,準備迎新高。若美股再創新高,港股跟住升番多少,令捱咗幾個月鹹苦的港股股民有番啲斬獲。若果美股真係創新高,港股升番上29000點應冇難度。不過,中長期而言,中美貿易戰有好長手尾,展望未來,議和機會唔大。
翻開歷史,美國二戰後作為世界霸主,總會找一個假想敵,做老二的通常都冇乜運行。東西陣營冷戰時期,美國死敵是蘇聯,雙方在軍事較量上鬥得你死我活。七十年代初,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為防蘇聯勢力擴大,選擇向中國示好建交,蘇聯之後因油價大跌、經濟崩潰,繼而解體。除了要消滅軍事威脅,美國對經濟威脅也從不手軟。八十年代,日本第一的論述響徹全球之際,美國人的不安又來了。
1985年美英德法日五大工業國簽訂《廣場協議》,約定兩年齊齊干預滙市,把美元滙價壓下去,以幫助美國出口,減低貿赤。《廣場協議》的後遺症之一是日本經濟出現泡沫,爆破後經濟迷失了足足30年。參考歷史教訓,美國這次以中國作為假想敵,睇怕中國不易甩身。
民族尚未復興 中國豈容跪低
從中國人的歷史而論,面對外侮不能屈,清末八國聯軍亂華,正是近代外侮的最慘痛經歷。習大大上台後提出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若連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進逼也抵擋不住,復興從何談起呢?所以,中國頂硬上的機會還是較高。
美國的要求不只是改善貿赤,更重要的是改變中國經濟的運作方式,特別針對「2025年中國製造」邁向高端產業的目標。說得白一點,美國所圖的是中國別想追上或超越美國,而是讓美國經濟能繼續雄霸世界。習大大怎能接受這個城下之盟?
目前對中美貿易談判抱樂觀看法的人有3個假設:一是中美最終能談得妥,但前文已提過從歷史經驗看,談判不易,達成協議更難。
老特下巴輕 美企有苦自己知
二是貿易戰對企業盈利影響有限,特別是美國企業,美股表現遠勝內地股市,這也是老特繼續打貿易戰的理據。不過,情況可能比老特想像的複雜得多,中美公布的制裁與反制裁貨品清單,每張涉及數百至數千種貨品,不論是政府或金融市場,都未必能掌握對企業運作的實際影響,受影響企業有苦自己知。
三是進口多的國家所受到影響,比進口少的國家為輕,美國每年進口中國貨5000億美元,中國進口1300億美元,因此大家鬥起來,中國很快會乾塘。這是老特慣用及他自己能夠理解的簡單邏輯,然而實情理應複雜得多,這種講法只是老特炮製的假新聞。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之中,不少是零部件及美國企業生產所需的器材和工具,美企特別是一些中小企,能否迅即向其他國家的生產商以同樣價格採購,誠屬疑問?鋼材與鋁材大增關稅,已令不少企業生產成本大漲,可見華府起草清單時根本沒有掌握好對商界的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周二報道指出,近年大舉投資雲計算的微軟、Facebook、Google及亞馬遜等大型科技企業,由於美國大幅加徵進口路由器、交換機及伺服器等的關稅,令建設數據中心的成本上漲。英特爾雖然只是把晶片的測試及封裝工序安排在中國的廠房進行,惟輸入到美國時,同樣要加徵25%關稅,若把中國的廠房搬到其他地方,則需耗資6.5億美元至8.75億美元。今時今日,打貿易戰遠較30年前《廣場協議》時困難,絕非老特所講咁輕而易舉。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股反彈力薄弱 鐵塔入摩莫太淡 |
上一篇: | 360選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