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2日

姚穎謙 上善若水

PNC扎根中小企有潛力

美國進入加息周期,銀行貸款的成本更高,同時因經濟轉好令貸款增長,銀行股因而受惠,本欄今期講的正是銀行股PNC金融服務集團。

PNC集團的前身是Pittsburgh National Corporation,開業至今173年,後來集團前身買了另一間主要銀行Provident National Corporation,碰巧名字的簡稱相同,因此自合併後沿用PNC至今。

多年來PNC不乏併購保增長的故事,如2005年斥資6.64億美元收購Riggs Bank,2006年完成併購Mercantile Bankshares Corporation和Albridge Solutions Inc.,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該集團趁機用61億美元併購National City Bank,而剛於去年買入Fortis Advisors和The Trout Group, LLC等。

專業知識網羅忠誠企業客

PNC集團專於商業銀行業務,截至本年3月31日,集團資產約值3790億美元,規模若與富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等業界巨頭相比,只屬第二流,惟在中端市場(Midmarket,泛指中型公司的財務規劃)、資產管理、企業及機構銀行和零售銀行有相當優勢,又擁有投資公司BlackRock的少數股權。

PNC在「世界鋼都」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起家(鋼王及慈善家Andrew Carnegie也在此地發跡,在該巿留下了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造福後人),該公司的零售足跡僅覆蓋至美國東部,現時相關業務僅佔美國全境三分之一人口,仍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PNC專攻中端市場,該集團雖非「大到不能倒」,但手上的客人頗需要專業知識去「湊」。中小企因資源不足,老闆們經營時往往一步一驚心。例如美國設備融資租賃協會(Equipment Lease and Finance Association,簡稱ELFA)以設備租賃為目的,需要的服務可以是獲取最新科技、嚴控開支以及支援公司的有序增長。

PNC集團擁有設備租賃部門(Equipment Finance,涉及資產擁有權轉移的租賃模式),其職能包括表外設備租賃(Off Balance Sheet Equipment Financing)、合成租賃(Synthetic Leases,將資產租賃回給自己,以稅務上達到資本租賃而會計上達到經營租賃的目的,方法是把資產賣給母公司的SPV), 具有早期買斷(Early Buyout)、定價買入(Fixed Price Purchase)、提前終止(Early Termination)等期權的租賃,涉及的技術絕對不是講玩笑,PNC集團在中小企融資的優勢,網羅了一班一起成長的忠實企業粉絲。

多品牌發展 涉足網銀

另一方面,經歷多年的併購和發展,PNC在資產管理、企業及機構銀行已頗有成績。PNC的資產管理品牌有PNC Wealth Management;專責為富裕家族管理財產的PNC Hawthorn;專注NGO和退休基金投資及信託業務的PNC Institutional Asset Management;企業及機構銀行的Harris Williams(向中端市場併購提供顧問服務)等,使該公司可利用多品牌策略,享受交叉銷售和營運槓桿等益處。

至於零售銀行方面,Zelle由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和PNC等60間銀行攜手創建,可以讓手機用家簡單註冊後,以手機號碼為賬戶,直接把錢轉給另一位朋友,是PNC版的PayMe(滙豐在本港已推出同樣的應用程式),雖然只推出一年,因客戶根底雄厚,已超越同類應用PayPal Venmo、Square Cash的轉數金額,去年用戶透過Zelle在友儕間轉數700億美元,是Venmo總數350億美元的一倍。Z世代認為銀行老土而鍾情移動互聯網,Zelle的迅速上客量對保持銀行品牌和客戶群年輕化,深具戰略意義。

受惠稅改 BlackRock持股勁賺

談及短期催化劑,PNC也有稅改的利好因素。眾議院在去年夏季提議把企業所得稅降至20%,美國總統特朗普更認為,該稅項下調至15%才有競爭力,這替PNC提供了套利的條件。

利得稅改革對PNC特別有利,因為該集團持有私募基金BlackRock的22%,巿值200億美元已是整個集團的三分之一,2017年7月14日第二季業績發布時,被問及稅革來臨後有關BlackRock股份的動向時,PNC金融服務集團執行長同意檢視BlackRock倉位的合理性,該投資始於1995年,集團以2.5億美元的極低成本購入(BlackRock於1999年上巿時股價不足20美元,現已破500美元),能少交數十餘億元稅的稅革,自然令PNC付諸行動的動力大增。

從以上各端可見,PNC植根中端業務,嚴守財政紀律,如果能依照管理層所言,每年貸款和收入增長有單位數,非利息支出增低單位數,且在美國的發展仍具潛力,利潤長線攀升應無懸念。

那麼,首季業績能夠給我們什麼啟示,請留意下集「上善若水」。

作者為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財務總監

www.facebook.com/yiuwinghi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