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14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選人不選股 有辣有唔辣

5月13日,周日。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榮休,坊間「隱世股神」持有公司股票數十年,回報以10倍、百倍甚至千倍計的故事,成為市民茶餘飯後一大熱話。本報「金池光影」李海潮君上周六有此一問︰人生有幾多個30年?如何能夠揀中管治一流、長升長有的股票「託付終身」?欄主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六字錦囊︰選股不如選人。

投資者找到具雄才偉略而事事以股東利益為先的舵手託付終身,自然是天大的福氣,惟選股不如選人孰得孰失,往往要事後才知。企業風光十年八年,一樣可以帶挈股東賺大錢,但二三十年後結局會否改寫,得看投資者造化。揀好股不如揀叻人雖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可是單憑一個「叻」字,不足以確保企業穩步向前,股價長升長有。

李嘉誠、王永慶這些企業界神話,有着海潮兄口中白手興家實業先驅的共通點,並非光靠聰明才智便能成就大業。換句話說,企業掌舵人除了叻之外必須同時擁有其他優點,才值得投資者考慮揀人不揀股。

舵手要有多重優點

大家對雷曼爆煲前美國企業史上最大宗破產事件──英隆(Enron)倒閉──是否仍有印象?在老畢眼中,英隆破產最令人震驚的並非管理層明目張膽造假賬,而是從華爾街分析員到財經媒體百年老店,於公司出事前異口同聲把英隆捧上天,對管理層利用會計手段嚴重誇大資產和盈利沒半點警覺性,遲至英隆股價從90美元狂瀉至4美元,華爾街分析員中居然仍有半數給予「強烈買入」或「買入」評級,豈止後知後覺,簡直離地離到上太空!

外界往這家能源巨企(2001年以營業額計全美第七大)臉上貼金的例子,信手拈來就有《財富》雜誌1995至2000年連續六年把「最富創意企業」名號贈予英隆,並在2001年公司宣布破產同年,封英隆為美國第七大「最受讚賞企業」。傳媒雖不是沽空機構,沒必要無時無刻質疑公司財務,但在一隻熱門股身處懸崖邊緣之際大力表揚,雖非存心加害股民,惟對企業實況疏於查證,與傳媒監察角色背道而馳,說什麼亦難辭其咎。

正面反面兩種教材

讀成功人士傳記,能讓人從中領悟出管治智慧乃至做人處世哲學。然而,從汲取教訓的角度出發,英隆一類世紀企業醜聞更具注意價值,皆因反面教材往往令人一看難忘。

老畢曾翻過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The Amazing Rise and Scandalous Fall of Enron這本書,當中描述行政總裁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的種種用詞,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據書中所言,每當人們提及此君,稱頌的字眼不僅是精明、敏銳、聰穎,而是「我見過最了不起的人」、「卓越不凡」這些恐怕只有偉人才受得起的形容。可是,對斯基林滿口讚譽之輩倒非光是「擦鞋」,此君轉數之快確實令人震驚,既能於電光火石間消化大量資訊,把源源不絕的新主意變作具體概念,還可第一時間把深奧難懂的東西化作令人一聽即明的「圖像」。

複雜簡單化知易行難,斯基林在這方面可謂得天獨厚,令他縱橫商場無往而不利。更重要的是,此君不論說什麼,目的都不在說服別人,而是以其聰明絕頂的天賦本錢,促使其他人無法抗拒並言聽計從。

馬斯克肝火大動

斯基林有沒有書中說得那麼厲害,在下不得而知,可是有一點不能不提︰華爾街大行分析員都不是省油的燈,按理說對英隆盤數大有疑點不應全無所覺。此等善於拆解公司賬目的專業人士所以不發一言,老畢認為離不開兩個原因︰一、華爾街投行其時與客戶利益糾纏,分析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二、英隆在斯基林領導下連續六年獲《財富》封為「最富創意企業」,此君說一無人敢說二,胡亂質疑英隆,隨時畀人笑低B。

不要以為第二種推測不合情理。大家不妨想想,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日肝火大動,既直斥質疑Tesla財務狀況及商業模式的分析員愚蠢,且與股神畢非德就「護城河」問題爆發口舌之爭。馬斯克自視極高眾所周知,鐵粉力撐偶像更加理直氣壯。

分析員不過克盡己任,於視像會議上詢及一些許多人可能也有同感的問題,馬斯克神經即受觸動,在公開場合表現「失控」。須知道,當年的斯基林較之今天的馬斯克還要不可一世,分析員因犯不着被指「愚蠢」,明知英隆情況跟外界所述大有出入也寧可裝聾作啞,何奇之有?

長和股東會上所見,李嘉誠與小股東以不同形式互送暖意,背後反映的乃一份風雨同路數十載的相互敬重;反觀馬斯克和斯基林,前者面對分析員合理提問即見沉不住氣,後者據書中所言更容不下半點異見(brooked no dissent)。

共通點與盲點

上一輩成功實業家,普遍都有海潮兄所說的三大共通點;再看馬斯克、斯基林一類被媒體捧為「絕世奇才」的商界紅人,好景時風頭確實一時無兩,惟逆境一旦降臨,此輩「叻到冇人有」這個共通點,反而極可能成為他們無法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盲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