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28日

Anson Sir 型格理財

不死股票你買嗎?

每次牛市總會有「不死股」出現,即是大部分人皆認為該股只會升不會大跌,未來前景無限好,而且許多時也在近年大升一倍或以上。不死股在牛市過後的表現或許差強人意,但在牛市不買,我們會賺少許多,了解不死股對投資組合可謂舉足輕重。

2007年時曾出現多隻不死股,例如全港唯一交易所的港交所(00388)、內險股、內銀股與石油股等等。港交所在大市成交第一次達到單日2000億元時,以及在「港股直通車」的無限水喉憧憬下,許多人心想只會「有買貴冇買錯」;內險股則在13億人口的無限可能性下,沒有人相信10年內會有跌的機會;石油貴為全球最關鍵能源,供應永遠追不上需求,豈有大跌之理?最後這3個板塊在2008年下跌一半以上,部分「過氣不死股」至今仍未回到當年高位。

2015年不死股主要有基建股及剛才提過的港交所,當年有最強國策「一帶一路」撐起整個大市,商機無限大,許多基建股在大升兩倍後的市盈率亦「合理」,沒有人相信10年內基建股會有大跌風險,更沒有人相信這道火燒了一年便打回原形,惟大部分基建股在2015年下半年下跌超過一半,2017年基建板塊幾乎成為全港最差板塊,長揸長輸。

至於2017年的股王、汽車股及手機股的未來,還是交給大家去定奪……

退伍龍頭難再現雄風

幸而,不死股都有一些相似特徵,只要我們明白前因後果,便能避凶賺錢。首先一隻股要成為不死股,必先有些歷史,特別是在上一次牛市先要有不錯的升幅,但不會是當時最強大的領頭股,因為上一次的領頭股大多經歷一次暴跌,已經沒有人再相信會不死,這些退伍龍頭未來任務亦只是在浮沉市下幫助推升股市,成不了不死股。不死股「完成任務」的時候,大多是有80%買股票的人都會相信該股「短時間不會死,長線也有很多發展空間,絕不會有大跌的可能性」,連不買該股的人大多也會有相似推斷。但留意完成任務不代表會暴跌,只是失去潛力,大跌需要的是人的情緒轉化,但對於已完成任務的股票,我們老手絕對會小心買,因為值博率已經大幅下降。

我敢說,98%人買股票都只想賺錢,對於股票或該公司本身業務只是支持自己想賺錢行動的藉口,雖然難以統計,每次牛市或許有70%的錢都不知道自己在買什麼。就以最理性的基金來說,基金的錢看似是以基本面作分析來買入股票,但把錢投放到基金的投資者,卻只看基金價格有沒有升,背後買什麼根本少理,事實上亦不可能理,所以一見賺得不好便會沽出基金,那相關基金便要沽出股票。所以,基金錢不見得都是理性錢,跟大市或個人情緒表現掛鈎多於實際投資。

股市適者生存陷阱處處

感情引發股市暴漲,開心過後又轉為抑鬱引發暴跌。股市從來是一個循環,歷史上沒有一隻股票永遠不跌,但總會有些生意可以長做長有。

我們都希望生活簡單點,特別是資訊爆炸時代,都希望有一個簡單方法去慢活,可惜金融世界從來是戰場,錢就只有那麼多,過了2017年也知道再印銀紙的空間很小,錢就是資源,人人也搶錢。天底下沒有什麼財務自由的簡單方程式,只有適者生存的遊戲,以及一個個引誘獵物上當的陷阱。當然,在股市未起之前,從來是機會處處,但當股市大升後,「機會」早就變成「危機」。只要有人製造新聞,又或市場氣氛改變,即使公司盈利不變,股價也可以隨時暴跌。我永遠只信有穩健的公司,但不信有不死股,而對於看似不死的生意,筆者絕對是會長線分段投機,即買完會賣,賣完又會再買,堅持的都是低買高放,技術分析為王。

Q&A電郵:[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