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
在過去20多年內筆者聽過不同的真人真事散戶投資觀點:
1996年:「如果你老豆買咗樓就發達喇!」
2003年:「乜嘢都好唔過做零存整付!」
2007年:「仲買基金?炒股票啦,1個月升1倍呀!」
2008年:「原來投資係有風險……股市真係騙局!」
2016年:「乜都好唔過買樓!」
2017年:「買股王一定賺!」
這些觀點或許已能令大家明白為何數年前投資界興起一句:「長線投資已死。」皆因人的觀點近年變化得很大及很快,而且每當上面的那些觀點出現的時候利潤空間早已很少。一個投資周期短則一年,長則十多年,周期初起的時候沒有人相信,到最火熱時大部分人認為沒有完結的一天,並在完結時我們痛恨該投資,有如青少年談戀愛一般起伏。
看長線不單以賺錢出發
許多投資者都是懶人,在牛市期望一個人人皆懂的簡單投資或買入一隻股票便能產生超級回報養自己一世,而到熊市出現才知道許多股票很多時是玩潮流。長線投資其實不是絕對單單以賺錢出發,反而來自於你認為社會應該如何發展的一個信念,當然作為散戶會說:「我理得佢呀,賺唔賺錢最緊要!」但對於真的花上10年以上而手上股票不變廢紙的人,都是一早預計好未來10年會如何走,而且在最大部分人不相信該投資的時期去出手,例如藥廠會花10年或以上去研發一隻未來必會有人買的新藥,一旦成功便可賣10年以上,失敗的話當然血本無歸,高回報亦高風險,在牛市與熊市的疑似交界我們更應平衡長中短線策略,否則隨時輸錢輸信心。
因為長線永遠充滿不確定性,而過程上我們需要承受相當大的心理負擔,特別是牛熊市未明的現在,下個月是否入熊市也沒有人百分百肯定,若持有重貨必會影響理性判斷,因此快與慢投資的平衡相當重要,長線投資風險不低,但若只顧短線,我們便會忘了投資本身是「投入資金到有經濟活動的項目上賺取現金流以讓自己財務自由」這一個偉大又健康的理念(或夢想)。而若你能做到快慢投資兼備的投資投機混血者,便能兼具回報與風險的平衡,清楚一點說,「慢投資」是上面說的投資,「快投資」即是投機(炒賣)。
你能夠估計一星期恒指應該不會暴跌10000點,但未來兩年會跌多少你便難以肯定了,投機的目標是在較為可預計的周期內拿到肯定的回報,從而補足長線投資的不確定性。合理及有系統的投機可以是相當低風險的行為,前提是你有控制投機的成本,而成本包括資金、時間及分析,假設你的年投資回報是20%的話,而你有把握預測的周期約為一星期,那投機便要把目標20%分割為52份,即大約每星期0.4%,只要你有75%機會賺錢,其他25%是輸錢,而輸與賺的比率是一樣,每次套取利潤令本金不變,那你已達成一半的全年目標。
再舉另一個理財上的例子,假設你買了一層1000萬元的樓作自住,只要你有做按揭,下年若出現百年一遇的「金融核爆」(留意名稱會比上次2007年的金融海嘯更搶眼),難保不會失業而供不起樓,所以便需要短線以其他投機工具賺取相應資金來補足這個高價買入的投資(或責任,因為借了錢)。
股市是鬥長命的遊戲
投機的關鍵是決斷力及計劃性,若你正常地只把資產的極少百分比分配在投機上,效果可以是減低風險,但缺點是花時間,亦因為回報比率相對高,花的時間亦多,容易給控制欲強的人走火入魔的機會,變成連真正投資也用投機角度去做,在牛市相對是吃力不討好,但在熊市或浮沉市的時候特別適用,亦是老手個人投資者的長勝關鍵。
就如最近的股市暴跌,投機者近兩個月回報絕對跑贏投資者,但早前一年則多是新手大勝老手,因此快慢投資其實應該互用,以減低短線風險及維護投資的原意,把你可承受風險的資金放到長線你所相信及有益社會的投資上,短線投機則用作產生穩定回報,當然,一切也看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投機技巧來定斷,沒有投機技巧懂策略也沒用,而技巧是要練出來或請人做,沒有捷徑,亦因此你有這些技巧必能有作為,因為許多新手只走捷徑,玩兩年交了他們的學費給你便放棄,忘了股市是鬥長命的遊戲。
Q&A電郵:[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極端樂觀主義 |
上一篇: | 潮流興起抗衰老技術吸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