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7日
貪靚救星有難。Botox生產商Allergan Plc股價由2017年7月的高位256美元不斷下滑至現時約166美元,市值由830億美元下跌至540億美元,蒸發了約三成半。
Botox年銷售額31億美元,為Allergan提供約三分之一的盈利。股東在市場用腳投票,沽貨令股價急跌,原因是怕Mattel的Barbie事件重演。Barbie是Mattel的拳頭產品,1959年推出市場大受歡迎,銷售節節上升,Barbie陪伴所有美國女孩成長,因Barbie成功捕捉女孩心理──扮靚最緊要。Barbie令Mattel成為全球玩具「一哥」,直至2013年Disney推出電影Frozen,Elsa及Anna兩姊妹取代Barbie成為女孩新寵,女孩不單要漂亮,還要有智有謀,一起高唱Let it go。Barbie失寵,Mattel盈利急跌,CEO被炒,「一哥」地位不保。
Frozen挫敗Barbie成經典
自2002年4月12日FDA正式批准Botox可使用為治療魚尾紋的醫療用品,Botox成為一眾貪靚一族的歲月救星,只需一針,皺紋就能消失4個月,重拾自信。
2015年Actavis以天價705億美元完成收購擁有Botox的Allergan,Actavis CEO Brent Saunders豪氣宣布合併,令公司成為行業新模式的領袖──Growth Pharma「增長醫藥」。在一片歡呼聲中,Actavis股價急升至330美元歷史高位,公司更改名為Allergan,躋身千億美元市值公司行列。
Botox正式名稱為Botulinum Toxin(肉毒桿菌),起初是在不當處理之加工肉類中發現。生產肉毒桿菌並不困難,亦沒有專利,困難是在生產過程中適當「除毒」才能使用,否則會致命,最終成為沒皺紋的死人!
Allergan在全球13個地方設有生產基地,但只在Ireland Westport中小鎮廠房生產Botox,高科技廠房,聘用1100名員工嚴格監控生產。Botox近年除了美容用途外,亦應用在多汗症、偏頭痛、膀胱及腸道過敏症。
龍頭企業最怕初創者
Allergan對Botox信心爆棚,亦不把競爭對手美國Nestlé Galderma的Dysport及德國Merz Pharma的Xeomin放在眼內,Botox穩佔全球65%市場。
不怕老行尊,最怕初創者,是一眾龍頭企業的心聲。Call台不怕同行競爭,最怕GoGoVan。Walmart最怕Amazon、Gillette最怕Dollarshave.com、Allergan最怕Revance。
Revance Therapeutics Inc是1999年在Silicon Valley創立的生物科技研究公司,專注研究Neuromodulator神經調節,多年研發的主要產品為RT002,是跟Botox類似的產品,並公開聲明預備進軍全球30億美元市場。
Revance早前宣布其臨床測試結果,RT002可令皺紋「消失」6個月,比Botox4個月延長2個月時間。Allergan隨即發表公開聲明指測試結果Underwhelming(未能令人信服)。
口水戰沒大意義,RT002即將正式向FDA入紙申請推出市場,Revance CEO Dan Brown指Allergan的指控有可能將審批時間由原計劃的16星期延至24星期,即遲2個月推出,沒啥大不了。
RT002明顯是朝着Botox而來,誓要像Elsa及Anna把Barbie打敗的歷史在Botox身上重演。最終RT002能否成為「美容一哥」仍是未知之數。但「聰明股東」為免成為翻版的Mattel股東,率先用腳投票。
Nokia不怕Motorola及Sony競爭,但最終死在Steve Jobs的iPhone手上,的士業不怕小巴和港鐵爭客,卻最怕Uber入侵;哥利亞不怕「大隻戰士」,最終敗給大衞。
面對巨無霸企業,初創者只怕自己欠缺能力及堅持。
(編者按:陳振康最新著作《BIG DEAL顛覆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派息基金可作自製年金 |
上一篇: | 牛熊分界的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