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0日

徐家健 經濟3.0

退休投資精明要訣

這個帶點財演feel的標題,是我周日出席公開大學「積金投資新趨勢」講座的題目。同場講者還有積金局的鄭恩賜先生和《經濟日報》的石鏡泉先生。由我打頭陣,鄭兄緊接分析如何制定退休投資方案,之後石兄討論2018環球及本地投資市場新走勢。由於講座全部內容將會在明珠台的《進修新天地》播放,此處不贅了。需要一提再提的,是上月發表《強積金制度2017年投資表現》這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強積金報告。

我在友報介紹過,報告第19頁的一幅圖以3個虛擬個案說明了3種不同儲蓄成果:假設3名成員由制度實施開始每月供款$1550,分別是他們不同持續買入:(A)香港股票基金;(B)混合資產基金;(C)貨幣市場基金(即強積金保守基金)。17年後,選擇保守基金的由總供款$31.8萬變成今天$32.9萬,選擇混合基金的今天會有$51.8萬,而選擇港股基金的就有70.2萬。事後孔明,ABC餐你會點?其實毋須事後孔明,百多年來的數據一次又一次顯示,長遠分散在股票市場上每年回報約為10%,扣除通脹後仍有7%回報率。相比強積金自推出至今的各項投資回報表一說明回報率從最高的5.5%(股票基金)到最低的0.7%(貨幣市場基金)。

長期勿揀保守基金

首先大家要留意,因為制度成本,即使同樣是投資股票市場透過強積金去做是永遠無法追貼大市的。然而,股票基金的長遠表現始終比其他債券或保守基金高,不是微微的高,是17年間翻了一番與毫無寸進的分別。把血汗錢放在保守基金暫避市場風險無可厚非,選擇保守基金作為長期投資是不合乎經濟邏輯的。

第二點我想補充的,是強積金4.8%年率化回報這個跑贏同期1.8%通脹率的統計數字。從投資角度看,單單跑贏通脹當然沒有什麼了不起,尤其當4.8%其實是遠遠跑輸大市。這裹我想比較的是整體強積金與香港外滙基金的表現,原來從1994年至2017年期間,外滙基金的複合年度回報率是4.9%。

預設策略表現亦佳

強積金因強制關係有額外制度成本我是理解的,加上外滙基金並非為爭取長期回報而設,但相比之下我們發現:兩者平均回報率相若強積金的波幅卻比外滙基金高,這顯示論投資表現直接公營投資可以比監管下私人投資有效率。

把強積金的營運「國有法」在政治上是難行的。退而求其次,去年積金局規定推出了預設投資策略。這「預設投資」的三大特點是:(一)根據成員的年齡自動降低投資風險;(二)設收費上限;及(三)分散投資於環球市場。

推出大半年後,核心累積基金及65歲後基金的回報分別為9.6%和3.7%,雖然未追得上股市,表現比保守基金卻好得多,而包括分散風險的整體表現亦已進一步追貼外滙基金。

無可否認,強積金制度仍有不少值得批評的地方。然而,打工仔在現有制度下不好好為自己的退休生活作出選擇,其實是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強積金表現差的幫兇。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