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7日

曾國平 經濟3.0

一次過駁斥反對派錢八大謬論

《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天公布,意料之中的是財政盈餘破紀錄,據說財政司司長要各部門「加單」多使錢,以減輕將公帑搬來搬去扮使錢的尷尬,意料之外的是愈來愈多政客公開支持政府派錢。風向轉變值得高興,只是從政客到時事評論員、從學者專家到普通市民,反對派錢的言論仍佔大多數。

香港政府囤積居奇這個永恒話題講得多會悶,聽到重複又重複的反對理由就更悶。忍無可忍,我逐一反駁反對派錢的八個常見理由如下,以求將來少聽一點沒有經濟邏輯的歪理。

一、市民無知亂用錢:一有錢就買iPhone,莫名其妙成了派錢最生動的「反面教材」。高高在上condescending的口吻,看透世事paternalistic的態度,隱含假設是人非生而平等,只有專業人士社會賢達才懂得使錢(奇怪的,退稅退差餉的錢從不會亂使的),愚蠢的「庶民」要有高人指導才懂得作最佳選擇。自己最想要什麼其實自己最清楚,你又唔係我肚內條蟲,我想點使點儲關你乜事?市民收錢後自會作最佳打算,要儲要使視乎個人情況,不用別人說三道四。

僅400億元 小巫見大巫

二、派錢刺激經濟,或會引起通脹:5年多前我已在本欄寫過派錢不會「刺激」經濟。消費者向前看,除了手緊有應急需要的市民,暫時的增加收入不會一次過花光。再者,就當香港成年人派6000元而且立刻使盡,400億元派錢相比20000幾億元的生產總值仍是小巫見大巫,所謂刺激經濟引發通脹都是脫離現實的無聊想像(其實要邏輯一致,退稅退差餉以至其他政府支出都會導致類似問題,應一併反對)。支持派錢從來是由效率出發,跟什麼「逆周期」措施沒有關係。

三、連李嘉誠都有得拎:權勢人士如是說:「有1500方呎自住單位,並且有幾層樓宇投資的家庭和劏房戶一同收取6000元,這是什麼邏輯!」對的,這個邏輯實在不易參透。相比派錢,退稅退差餉明顯向有錢人傾斜,最過癮的正正是有「幾層樓」在手的市民。講「公平」就要貫徹始終,不滿派錢李嘉誠有份,就要連退稅退差餉都要一併反對。

四、資源應放到有需要的地方:意見領袖話:「派錢最多只夠瞓一晚醫院!」急症室輪候等醫療問題成為反對派錢的理由,源於因香港社會有太多人在水深火熱之中,政府應針對性用資源幫助他們,而不是派錢給未必有需要的人!實情是現在政府非常有錢,面對的不是派了錢就要削減福利醫療開支的困境。更重要的問題是,香港福利醫療制度到底有幾高效率,投放多一元換來的是什麼?公立和私立醫療服務的差距有多大?派錢給病人窮人自己決定,起碼會識選擇自己最迫切的用途。

五、有交稅才有經濟貢獻:在香港交稅好像是身份象徵,大條道理反對派錢給「冇能力」交稅的市民。自以為貢獻良多感覺良好,只可惜政府收入中,薪俸稅和入息稅其實只佔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印花稅(尤其是實行辣招之後)、地價收入、利得稅。以交稅多少論功行賞的「公平」定義之下,李嘉誠等富商才是最高派彩得主(見第三點),人工夠高要交稅是其次又其次的級別。與此同時,人工高又好低又好,只要不是在深山居住,衣食住行都在間接交稅,派錢有份從來合情合理。

凡事最壞打算 成本效益低

六、派錢行政費用高昂:有專業人士指出上次派錢行政費用「高達」1億元,浪費資源,但只要將1億元除以全港成年人口,就會發現每人派6000元當中只有十幾元行政費用。費用是高是低?不知道跟退稅退差餉比較如何(希望有心人計一計),只知道肯定低過政府各項針對性措施(例如博客朋友henryporter就計過「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人均行政費用為派錢的40幾倍)。加上當年是香港政府第一次派錢,派慣派熟行政費用自然會下降。

七、教育、基建等投資回報更高:利益團體自說自話,都相信政府投資到自己行業上的回報最高。回報是高是低是一個視乎個別項目的實證問題,很難概括判斷哪一類的支出最有效率。政府錢愈多愈亂使,高鐵、西九等大白象工程形象鮮明,為使而使「加單」多花資源的回報有幾高見仁見智。「無知」市民使錢買iPhone是投資,使錢買股票是投資,使錢讀書考試也是投資,自己錢自己投資未來的回報不難跑贏錢多身痕的政府。

八、政府應多儲錢未雨綢繆:北韓可能觸發世界大戰,超級傳染病可能在香港爆發,火星也可能下星期撞向地球。一個人凡事向最壞想終日擔驚受怕,我們會勸這個人看心理醫生。一個政府為各種可能的災難儲錢儲錢再儲錢,卻換來「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稱許。問題是「可能」的機會率有大有細,政府儲落一大筆錢放棄其他用途又有成本,邊際上政府儲備是否早已超越有效率的水平?比較成本效益,儲落如此巨額公帑很難說得過去,就如屋企有機會給流彈打中你不會花錢去裝防彈玻璃,就如在街上有機會給高空擲物擊中你也不會戴地盤頭盔四圍行。

對政府今年派錢沒有期望,只期望下年再講派錢時的言論質素高一點,不要再在八大謬論之間兜兜轉轉,悶死隔離!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城市及地區禦險力環球論壇附屬學者

http: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