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1日
到底一家企業有沒有責任去維護社會利益呢?
如果我們說的是一個人,這問題相對簡單,至少大部分人都認同,成功人士有義務回饋社會,畢竟其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以外,社會所提供的資源及機遇必不可少。只不過,假如談論的單位換成是一家企業,問題就變得有點模糊,尤其企業本身只是件死物。
記得以前讀書,老師話企業唯一的責任就是把股東的利益最大化。即引用電影《食神》的講法,「啲飲管有咁粗得咁粗,啲冰有咁大粒得咁大粒,啲薯條有咁熱氣得咁熱氣,等啲細路食完之後有咁口渴得咁口渴」。正所謂無奸不商,因此,倘若公眾利益與股東利益出現分歧,管理人往往傾向選擇後者。
企業顧客常處對立面
之但係,現代學派則愈來愈講求企業責任。例如說有研究指出良心企業更能留住顧客的心,長遠而言,將能為股東賺取更高回報。有些基金甚至對外聲稱只投資於獲得高ESG評分的企業,儘管我一直認為這個「良心」概念相當可疑。
就以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為例,表面夠晒萬人敬仰。不久以前,蘋果公司就被人踢爆,通過更新系統去減慢手機運行速度而惹怒一眾「果粉」。因此,在我看來,這更像是個「關公」問題,即看起來要有良心,但實際又是另一回事。
其實,領展股東與顧客、九巴股東與乘客、港交所股東與投資者的關係,某程度上都差不多,不時處於對立狀態。問題是當「市場先生」失去調節能力,監管機構就有必要出面平衡,雖則當局的取態往往都是「求其做啲嘢便算數」,有沒有實質作用,誰在乎呢?
又以我一直質疑的ESG披露為例,有多少投資者會認真花時間閱讀,大家心知肚明。可笑的是,這個本意用來監察企業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卻除了製造出大量廢紙外,什麼也做不到。
話說回來,當港交所CEO對外大談水清無魚,其實早已替香港股市的未來定了調。短線而言,水愈渾濁,股價愈漲。長線又如何呢?股民都炒咗幾十轉啦,關人鬼事咩。
所以說,在股市只能自求多福(不用搵人問車公)。又或者,買番手港交所作為一種心理對沖,也未嘗不可。
祝狗年投資順利!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com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銅市「長牛」帶挈業績亮麗 |
上一篇: | 狗年招財 兩企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