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17日

阿梅 財經DNA

投資路上的十年

人生有幾多個10年?早前整理家中電腦,驚訝發現原來不經不覺,本欄已踏入第10個年頭。阿梅於2008年9月首次與各位讀者見面。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回想10年前,市場剛經歷完一次百年一遇的災難,投資者劫後餘生,大多猶有餘悸,與今天的市況相比,正好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同一時間,阿梅的人生亦起了巨大的變化。

10年前的我正在一家歐資投行工作。記得有位朋友曾問我,怕不怕被裁員,我當時心諗「你識唔識㗎,人地係歐洲最大行嚟㗎!」幾天之後,我收到公司的大信封。

買賣當消閒 表現「好打有限」

在家百無聊賴,我開始把過去的一些投資想法重新整理(尤其在重創之後),還竟然寫起了blog來。有日,一位朋友對我說:「你咁多大道理,咁叻不如去投稿啦!」對於這類帶點挑釁性的說話,我平日九成會一笑置之,但不知哪裏來的勁,還是真的因為太苦悶,我想想反正沒損失,試試無妨,仲可能有稿費收添!不過,問題是:我可以投稿到哪裏呢?

我得羞愧地承認,我不喜歡閱讀,是一名切切實實的「標題黨」,讀報快速瞄一下標題就算嗰種。在投稿以前,我根本沒有認真讀過《信報》。我所以選擇投稿至《信報》,純粹是因為身邊不少「金融財俊」都讀它。這批「有識之士」手上總是拿着份《信報》,身上同時散發出一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好像自己比別人懂更多似的。我當時想,假如連《信報》都認同我,便能說明我的水平可以呀。簡而言之,我鍾意《信報》夠「扮嘢」。

我上網找到《信報》的地址及當時總編的名字,並精選了自覺最好的幾篇寄了過去。理所當然的是,之後一直音信全無。過了好幾個月,我已找到新工作重新上路,並把這個偶發的作家夢徹底忘記,但神奇的事就在這刻發生了。有天晚上,我接到《信報》前總編陳景祥先生的電話,他說覺得我的文章幾有趣,要我再寄多些給他。由於事出突然,我來不及仔細思考就應了好。於是,我馬上到已經封塵的blog下載回我昔日寫過的文章,大約四五十篇吧,然後電郵過去。幾天後,陳生致電說有個位置給我,一周寫一次。就是這樣,一名高考中文科差點不及格的文盲當上了投資報章的專欄作家。

一開始定位,我就是打算用較輕鬆的手法去分享自身的投資經歷。這與我個人的性格有關,我經常覺得,現實有時比師奶劇的劇情更荒誕。除了一笑置之,還可以怎樣面對呢?太認真只會傷身。當然,「嘻笑怒罵」純屬包裝而已,我對投資一事是百分百認真的,畢竟這關乎自己的荷包。而且我不只一次指出,倘若你把投資當作成過吓日辰的消閒活動,你的投資表現「好打有限」,因為娛樂是需要付費用的。

對於我個人而言,本欄的意義就像小學生寫周記一樣,記錄了我過去10年在股票市場的心路歷程,包括一些威水的戰績,及無數愚不可及的交易。事實上,我隔一陣就會重讀昔日的文章,並經常為自己過去幼稚的想法及粗疏的評論而感到汗顏。

從賭徒蛻變成投資者

10年過去,港股從谷底爬至另一新高峰,正好是時候來個回顧。假如本欄曾經能博得你一笑,或者引起你共鳴,甚或帶給你一點反思及得着,實已功德圓滿。我想藉機多謝前總編陳景祥先生的慧眼,感激編輯部同事一直以來幫忙修正錯別字及潤飾劣筆,以及感謝拍檔Bean的插畫為本欄增添不少趣味(我曾多次聽到讀者是為了看漫畫才順便瞄一下文章)。好了,說得像拿了奧斯卡。讀者不用擔心,這篇雖然寫得似絕筆一樣,但大吉利是,我沒有打算停下來,並準備好向下一個10年出發。

本欄見證一名賭徒從投機者慢慢蛻變成投資者,雖則距離成為一名成功投資者之日,依然漫漫長路。如果讀者不嫌棄,我希望能與你在這條孤獨的投資道路上作伴。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幸好一路上有你。

下周開始,我會與各位回顧過去10年在投資路上的故事。十年回顧.之一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