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過去一年,代表「新經濟」的科網類股份備受追捧,除了Google及Facebook等西方企業,中國科網企業更在此一輪的「新經濟」浪潮中成為其中一隻領頭羊,由過往劣質商品、抄襲成風的形象,中國企業搖身一變成為創新的代表,轉變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最近在香港及內地網上,經常看到關於八達通及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的爭論,香港網民認為八達通比內地的手機支付軟件更安全、快捷,但內地網民則認為八達通仍要使用實體卡,比手機軟件落後。
落不落後的問題尚且不說,一項業務之所以可以經營下去,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用得舒服,而商家又賺到錢。在具有可觀盈利水平的情況下,企業推動變革的慾望自然不足。
除了香港之外,西方不少國家,例如最發達的英美兩國,在電子商務方面的發展亦一直緩慢。西方的網購,雖然已發展了近20年,但表現一直平平,在整體市場的佔比大多仍低於10%。物流成本偏高,傳統模式仍維持不錯的盈利,正是阻擋新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內地新經濟模式的成功發展,正因為中國主要行業多年來由國企所壟斷,民企生存空間有限、利潤微薄,同時間年輕人收入偏低,所以社會形成一種敢拚敢搏的精神。
1980年代以來,內地以加工出口行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隨着東南亞各國的崛起,中國廉價商品失去競爭力。中國政府近年積極提倡轉型升級,而科技行業亦成為政策扶助的重點之一,在民間及政府合力推動下,近年來中國的科網行業迎來高速發展。
迫使傳統企業變革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00700)的成功,令社會嘗到甜頭,期望透過加入科網行業發展,令自己成為下一家科網巨頭的企業愈來愈多。市場形成了激烈競爭,網企甚至侵蝕了傳統企業的市場空間,結果迫使傳統企業變革。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份,內地網上零售額為64306.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2.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9143.7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8%。
新經濟高速發展,令中國由抄襲走向創新,可說是社會發展趨勢使然,周邊國家例如日本及韓國等,曾幾何時亦出現過類似的轉變,只是中國人口多,變革的影響力更大,引起更多關注。
近年中國雖然開始討論人口老化的問題,但當前的人口仍普遍比其他發達國家為低。美國中央情報局公布的2017年全球各國人口中位數排名,中國以37.4歲排名第67位、日本47.3歲排名第2位、香港44.4歲排第10位、整體歐盟則以42.9歲排21位。
相對年輕的人口,確實是中國樂於接受創新行業的其中一個原因。市場目前雖然普遍看好科網行業發展,但人口偏高的歐日市場,市場對科網的接受程度是否亦能如中國般快,仍是一大疑問。
目前,西方國家雖然在技術發展較為成熟,但辛思維認為,市場最大潛力,相信仍在於那些人口年輕,且未建立起完善傳統市場的國家,例如年齡中位數只有27.9歲的印度,目前已有不少中國企業,包括小米等率先進駐,搶佔市場發展空間。
中企華麗轉身確實令人驚訝,並引來各國艷羨及模仿。人口偏老且市場環境不利創新的香港,目前亦大談要發展科網行業,難度甚高,成功與否暫難定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滬港通」及「深港通」周五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比特幣鯨魚」炮製龐氏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