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8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心理質素冇得傳授

12月7日,周四。牛市賺唔到錢,恐怕乃許多散戶的心聲。別以為香港才如此,在升市快踏入第9年的美國,得個睇字者亦大有人在。

早幾日,老畢在彭博看到一些統計數字,發現美股牛足8年多,但持有股票家庭的比例不升反跌。根據聯儲局每3年發表一次的消費者財務調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在幾乎所有年齡組別家庭(以一家之主年齡為準),擁有股票的比例於2007至2016年皆有所下降,那包括直接持有個股及透過投資基金或退休戶口擁有。然而,當中有一個例外:75歲或以上組別。

老齡股民

在這個組別中,持有股票家庭的比例2016年達到49%,較2007年的40%上升9個百分點。若與2013年的35%比較,去年由75歲或以上長者當家的組別,持有股票比例更大增14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數字為聯儲局1989年開始公布這項調查以來,75歲或以上長者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年。

看了上述統計,在下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問號:財務顧問普遍建議投資者年紀愈大愈應減持風險資產,但聯儲局調查所反映的現象,跟「傳統智慧」顯然背道而馳。

年齡是會增長的,今天75歲的人,10年前就是65歲,如此類推。這令老畢想及一事:1979年,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封面大字標題〈股票已死〉(The Death of Equities),那是美股經歷多年熊市後的悲觀結論,卻也是漫長牛市曙光快現的關鍵時刻。該刊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機唱淡,給股民笑足三十幾年。

股票已死?

有趣的是,這個封面故事裏提及的數字,跟聯儲局發表的最新調查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愈年輕愈不敢沾手股票,一把年紀反而對股票不離不棄,年長股民數字不減反增。

今天七十多歲的長者,三四十年前也曾年輕過。《商業周刊》1979年〈股票已死〉文內那些對股票避之則吉的年輕人,時至今日,不少已屆聯儲局調查顯示過去十年持股比例逆流上升的年齡組別。

真感覺才上心

這似乎說明,經歷股市盛衰周期較多者,不會輕言「股票已死」;有青春因而輸得起的一群,反而容易被市場大風大浪嚇怕,一見勢色不對便走夾唔唞,直至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牛熊周期,才逐漸對投資股市改觀。

好多事要衰過、後悔過才有切身體會,睇100本投資書,都唔夠賴一次嘢汲取的教訓來得充實。美股已有許多年未從高位回落一至兩成,今天以為buy and hold無難度的初哥,在遲早出現的巨浪來臨時有冇咁老定,試過就知。心理質素不可能由別人傳授,要有真感覺才會牢記於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