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
美股市場圍着特朗普政策打轉,傳言其基建計劃要延後一年才提交國會,熱炒的資源及基建股就大跌,港股多日在24000點無法企穩,投資者心裏難免交戰,這次調整還是轉勢下跌?
減稅出台利好盡出
關於短線市況,阿米有三點觀察,「特式經濟」要討好市場,其實只有長短兩招:長期是逾1萬億美元的PPP基建計劃,對經濟當然有利好效應,但實行時間會遠比市場預期延後很多,對股市而言是遠水難救近火;短期見效的招數則是減稅,君不見2月9日特朗普一說「減稅方案2至3星期推出」,標指就升足兩周。可是說好的減稅方案,現時距離揭盅時間已不足一星期,美股亦反映其利好甚多,隨時方案公布,就是市場趁好消息出貨的時間。
從消息面來看,踏入3月,不明朗消息開始增多,最近的是3月15日美國聯儲局議息,利率期貨顯示3月加息機會只有36%,配合近期聯儲局官員言論,市場明顯是過分安心,待3月初出現加息「恐慌」,會令美股出現回吐壓力。港股方面,2月市場是報喜不報憂,留意內地銀根是不斷收緊,一個月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已靜悄悄攀上4厘以上,短期水緊影響相信會逐漸浮現。
以技術分析角度分析,無論美股與港股,領袖股均開始獲利回吐,這是短線轉勢其中一種明確訊號,美股代表是Tesla(TSLA)及輝達(NVDA),港股就是汽車股及手機零件股,這類股份未有再度回升並再突破高位之前,大市一般只會維持反覆回調格局,胡亂撈貨無益。
掃平貨變買靚貨
看長線一點,筆者仍然偏向看好,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量寬經年,價格一直未回升,只因信貸及消費未曾恢復,近期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兩者均開始轉好,人民幣亦受美元調整之助,滙價得以喘息,中國信貸擴張而大增的購買力,配合外逃資金需求,會逐步推高內地以至其他地區的價格,這種由通脹推動的經濟回暖期,可能有兩三年之久,正因如此,港股料不會出現如2015年的「大時代」式升市,無論買貨及持貨都毋須心急,低槓桿「慢慢來」,投資回報才會「比較快」。
無論是南下北水資金還是外資,增持過程都跟隨由大而小的法則,先從大價股開始,資金逐步轉到中小型股,綜觀1、2月,中資大型股的建倉應已完成,之後就要看領頭的中型股股價,在今次調整浪能否守得住。至於細價股,現階段可以不用理會,因為每每要到股市炒得熱火朝天,將近見頂之時,細價股才會炒上,往績最差的龍尾股份,也是在升市末段發力,所以對此要非常警覺。
今次升浪中,只要股票估值夠低,資金不怕其業績低迷仍勇於買入,相信這段價值重估過後,選股原則會慢慢由掃平貨變成揀選盈利增長動力較強的股份,下一浪回升時要特別留意。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內地蛋雞養殖腹背受敵 |
上一篇: | 網絡金融改革 港須急起直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