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
美國聯儲局近半年的貨幣政策恍如無定向風, 時鷹時鴿,市場亦為之頭暈轉向。去年12月,聯儲局啟動十年來首次加息,鷹派霸氣盡現;其後美股大跌,聯儲局於今年3、4月變成多次「放鴿」。到5月份,雖然各地區聯儲銀行大唱「加息在即」,但昨天公布最新議息結果,聯儲局主席再露鴿影,推遲加息決定。短短半年之間,聯儲局的鷹、鴿身份轉換自如,不愧是百變耶倫!
根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最新前瞻報告,整體官員仍預期今年會加息兩次,聯邦基金利率預測中位數維持0.9厘。不過,點陣圖卻顯示出另一個畫面,預期今年僅加息一次的官員數目,已由3月的1名增至最新的6名;同時下調明、後兩年的利率預測中位數,以每次加息25個基點計,官員普遍預測加息次數減至每年3次。以上點滴均顯示聯儲局決策者對加息的取態更為審慎,利率走向正常化的過程將需時更久。
當然,面對英國公投脫歐變數太多,加上美國5月非農就業數據意外地奇差,聯儲局官員爭取更多時間觀察以謀定後動,屬意料之內。可是,議息聲明中針對就業市場的形容,已由過往的「進一步向好」,變為「改善步伐有所放緩」,這班官員看到的數據,似乎比市場預期更為悲觀。
【附圖】所示,聯儲局綜合19項就業市場數據編製的美國勞動市場狀況指數(Labor Market Conditions Index, LMCI),由去年10月的+2.8下挫至今年5月的-4.8,而且今年首5個月全數錄得負值,或許這才是聯儲局舉手投降、延遲加息的最主要理據。聯儲局主席耶倫一直甚為關注該指數走勢,而過往每當該指數跌入負數區域並持續走低,美國經濟隨後陷入衰退的機率都頗大,例如1980年1月、1981年7月、1990年7月、2001年3月和2007年11月。
前瞻報告亦下調了今年經濟和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增長預期,實質GDP增長由3月預測的2.2%降至2%;核心個人消費開支(Core PCE)通脹指標則由3月預測的1.7%下調至1.6%。美國經濟敗象復現,令市場憂心忡忡。另外,日本央行維持指標利率和基礎貨幣擴張速度不變,圓滙和金價好友隨即強勢出擊,美元兌日圓應聲衝破104;現貨金價則趁機升穿年內高位1303.8美元。
港股方面,恒指險守兩萬點大關,收報20038點,跌429點(2.1%)。本欄6月10日曾提及若恒指不能企穩200天線,則後市堪憂,當天恒指即見失守該要塞,至今累跌4.8%。昨天本欄再提到若恒指下破20100點水平,甚或失守5月下旬回升的起步位及目前最痛指標下限範圍約19600點,則確認港股轉淡。如今看來,在英國下周四脫歐公投前,離場觀望似為上策。
然而,聯儲局的議息聲明和前瞻報告婉婉鴿聲如斯,美滙指數卻未下破94水平,不排除是有心人示人以弱、請君入甕之策。再者,英國即將公投脫歐,歐英會否分崩離析拖累滙價,並帶動美滙走強,目前仍然木宰羊。反而在美滙似在走疲的這段期間,亞洲減息風又吹起,包括今年印尼三度下調利率、大馬降存準率及南韓本月初意外減息等,在在說明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趨增,值得留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