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0日

信析 信析

Tesla搞破壞 估值堅.離地

沽空機構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去年9月及10月分別盯上了以色列駕駛輔助系統Mobileye及加拿大藥企Valeant,令兩家企業的股價曾分別累跌逾56%及71%。上周二,香櫞再度出手,這次瞄準美國電動車生產商Tesla。香櫞官方twitter帖文指出,Tesla未來數月在訂單及付運方面將出現問題,圍繞Tesla的相關新聞都讓人不甚樂觀,預期Tesla股價今年內將低見100美元。

受唱淡消息打擊,當天Tesla股價曾下跌2.9%,但其後迅速反彈,並從低位累升逾15%,周二收報202.6美元;這多少意味市場對香櫞的看法並未予以認同。

無可否認,Tesla由2010上市至今仍未錄得任何盈利【圖】;華爾街大行紛紛下調該公司的評級,擔心其高負債風險及惡化中的淨利潤率等。不過,Tesla以革命者的身份挑戰傳統汽車業,改變了普羅大眾對電動車及未來智能汽車的預期;從估值的角度看,市場對其業績增長一直寄望甚殷。

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至1950年)認為,透過創新可不停地革新經濟結構,雖然破壞了舊有秩序,但同時屢創新猷。企業透過創新所帶來的「創造性破壞」打破舊有市場的均衡,卻從中獲得賺取超額利潤的機會。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對熊彼得的理論作進一步推演,並在1997年出版《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書中提出「破壞性創新」理論,意思是透過科技創新,產品或服務可改變現有市場所能預期的消費模式,或建立消費者本身也沒想過的需求。

就以蘋果公司早年的崛起為例,透過推出iPod和iPhone等產品,取代了Walkman和開啟了智能手機新時代。不過,隨着Apple缺乏顛覆的產品,已逐步變成「延續性創新」。

那麼,Tesla能改變世界嗎?很多人認為Tesla電動車或會如iPhone般改變大眾的生活方式;筆者的答案是:好像是,原因是「破壞性創新」改變了企業之間的護城河及競爭模式,強者不見得永恒地強,後來者也非永遠處於弱勢。Tesla或許只是目前其中一個機會較高的潛在贏家。

Tesla於2016年的預測EV/EBITDA高達36.14倍,反觀通用及福特汽車分別只有2.24倍及3.06倍;Tesla的估值可能真是「堅.離地」。況且,儘管Tesla擁有自動駕駛技術及其他智能輔助配備,惟類似的技術在其他汽車上亦逐漸被採用。在激烈競爭下,受惠的反而是車用晶片廠商。

車用晶片的需求,估計將有機會在未來數年大幅飆升。根據英國半導體知識產權供應商ARM的預測,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車輛在2024年所需的運算能力,較2016年的車型將大幅增加至少100倍。新一代汽車將需要具備更強大的安全支援、更高效、低耗能的系統級晶片,相關產業也許是投資者尋寶的好地方。

目前港股距歷史高位3萬點看似遙不可及,理由就是缺乏創新的企業;如果指數成分股內有50間類似騰訊(00700)的企業,說不定恒指早已高見4萬點。不過天大地大,又何必一定只看港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