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3日

薛亞瑟 財會達人

從需求側解讀人行降準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海明威《老人與海》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繼去年10月24日後,在不足5個月內再次降準,市場雖然早有預期,但仍然有驚喜。

人行行長周小川在早前的上海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前,發表貨幣政策宣言時,已經透露當前中國貨幣政策正處於穩健略偏寬鬆的狀態,而且還有更多的貨幣政策空間和工具;行長言猶在耳,人行很快就出手降準。

人行今次突然降準,市場猜測可能是為了刺激一直下跌的股市,也可能是為了支持國內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亦有機會是想刺激二線、甚至三四線城市的內地房地產市場,全面消化中國房地產的庫存。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下行,主要是需求側總量問題,應該採取財政貨幣等需求管理工具,去刺激總需求;如果經濟下行主要是由於供給側結構問題,則應該通過進行改革,破舊立新。

結構轉型升級成關鍵

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對的應是「需求側總量刺激」;今次人行降準可視為需求側總量政策,本月召開的兩會會議,就可能較為集中供給側政策。

所謂的需求側政策,是指刺激國民的消費、投資、出口和庫存;供給側政策主要指調整資本、勞動、技術和制度。例如2004至2005年出現周期性經濟放緩,但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使得中國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行銷世界,居民快速的住、行消費升級,帶動大量住房和基建投資需求,因此用「需求側總量刺激」政策作適度寬鬆後;2006至2007年,經濟重回周期性繁榮。

不過,自2013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復甦,美國步入穩固的復甦軌道,並有能力於2015年12月加息,歐日經濟也出現改善,但只有中國經濟繼續放緩。

產能過剩行業博反彈

從表面上來看,中國的經濟似乎是供給側的問題更加嚴重,所以國家政策由去年開始,更加着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不是單靠需求側總量的刺激。

當前中國經濟表面上是放緩,實質上是進行結構升級,要靠改革轉型,包括要從生產方面入手,重點是化解產能過剩,促進產業優化,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本欄早前也提及,去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提及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煤炭、鋼鐵及水泥行業都是中國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股價低殘,長線未必吸引,但可以入市短炒,筆者認為可以留意馬鋼(00323)。

看好馬鋼自谷底回升

馬鋼上月發布業績預警,預計公司2015年的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達48.3億元人民幣,原因是2015年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供大於求,鋼材價格持續大幅度下跌。雖然現時鋼鐵行業環境惡劣,但有些利好因素正慢慢浮現。篇幅所限,下周再談。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