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8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報仇咁報 食鋪尾糊?

10月7日,周三。自美股上周五單日轉向以來,風險資產生番晒,紐約期油當晚跌不穿43美元隨即掉頭,三扒兩撥彈逾一成逼近50,油股報仇咁報,本港上市三桶油單日狂飆7%至14%。

衰就一齊衰,好就一齊好,礦股、新興市場ETF以至澳紐加等商品貨幣全線抽高,上月底急不及待入市掃殘股博翻身的「芬佬」,這次timing認真唔錯,連VIX都跌穿埋20,氣氛就晒佢哋,「屈」足三個月,這下子笑得出了。

第三季重溫

第四季有個好開始,但前事不忘,第三季發生過什麼,大有重溫價值。在這三個月裏,投資者由朝到晚聽到的不離三件事,一為美國加息,二為中國經濟差極,三為新興市場資金「走鬼」。市場擔心的是,美國加息令美元強上加強,對新興市場和商品價格猶如落井下石;美國不加息,卻又無異於承認環球霉氣感染美國,部署多時的利率正常化無法如期啟動,正式加又死唔加又死。

解鈴還須繫鈴人,基於上季大跌市源於投資者對環球經濟惡化怕得要命,新興市場和商品價格若能告別浪低於浪的走勢,美股以至港股回試今年低位的可能性便相應大減,投資者買貨/持貨信心勢必增強。在投資世界,重要的並非數據/事件本身,而是市場如何演繹;或者應該說,市場對決策者(央行)因應數據/事件的政策反應有何預期。

聽起來有點複雜,老畢試舉一例,大家也許較易明白。在聯儲局上月17日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勞工部兩周後公布差絕的9月份就業報告後,不相信美國年內加息的投資者已佔多數。然而,回顧整個第三季,市場對聯儲局9月加息的看法,大部分時間都在升溫,直至8月後期始明顯改變。

在此之前,先有7月希臘債務危機惡化,後有8月11日人民幣貶值,兩件事皆加劇了市場對環球風險上升的擔憂,但從【附圖】可見,7月初至8月中,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給予9月加息的機率持續上升,利率不變的機率反而一直在降。

以第三季風險資產對環球宏觀因素的敏感度,希臘脫歐之聲響徹雲霄、中國經濟如履薄冰、中央「暴力救市」、人民幣突如其來貶值,驚嚇接二連三,股滙商品劇烈波動。可是,在外圍風聲鶴唳期間,市場對聯儲局9月加息的預期非但未見收斂,反而持續升溫。

利率的「官方演繹」

換句話說,數據/事件以至市場皆發出環球經濟不妙的訊息,惟始終改變不了市場對美國秋季加息的預期。所以如此,跟局方在議息記錄中引導市場相信加息與否取決於美國經濟和通脹、外圍晴雨無關宏旨大有關係。

再看【附圖】,聯儲局決定按兵不動,是9月17日FOMC會後的事,但在8月中至9月中議息這一個月間,利率期貨市場給予9月加息的機率反覆回落,利率不變機率則反覆上升。美股8月底開始大調整,也許是一個原因,但投資者可能並未注意的是,聯儲局於8月18日發表了一份內部報告,對量化寬鬆刺激經濟和通脹的效用提出質疑。表面看,那是圍繞量寬政策成效的反思,但經濟無改善、通脹續低迷,聯儲局是否有必要急於加息?FOMC上月維持利率不變、會後聲明多番提及中國風險、9月美國職位增長遠遜預期,更令利率期貨市場改為押注聯儲局明年3月才加息。

總括而言,第三季首兩個月外圍環境雖惡劣,惟聯儲局對美國經濟的「官方演繹」,不足以改變市場對美國年內加息的預期。然而,8月中以後,聯儲局的內部報告、議息後的會後聲明以至政府發表的就業數據,令市場不得不因應局方「指引」評估美息走勢。

良性循環顯現?

在新興市場資金瘋撤期間,市場日夕擔心美息上調促使美元進一步走強,令新興市場和商品價格雪上加霜。如今加息預期改變,惡性循環會否變成良性循環,令掃入殘股的基金經理順利食鋪晚糊,第四季由頭贏到尾?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