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3月11日

盧銘軒 獅子山學會

福利主義撕裂香港社會

數月前,本人在《信報》寫了一篇名為〈民主豈能通往奴役之路〉的文章,內容是希望提醒佔領運動支持者除了在街上示威外,也應思考一下民主背後的定義,運動應有的原則,如果我們事事民粹,為了被本土派騎劫了的「民主」而破壞原則,以一種更極權的政治去推翻一個政府,不管我們原本的意願有多高尚,到最後我們還是會一起通往奴役之路。

如果以民主運動限制政府權力,雨傘運動尚算說得通,但是現在的光復行為除了民粹主義、雙重標準外,還有什麼基準什麼原則包含在內呢?現在的光復運動說到尾就是中港矛盾的表現,我們認為中國人在香港又食又拎,搶奪香港資源外還令香港人飽受百物騰貴之苦,才會引伸出現時的情況。

福利愈多對外來移民愈反感

但若然退一步想一想,我們應該仇視的究竟是人的惡行還是他的出處?答案是明顯不過吧!強國人(這裏包括單程證新移民)有好人,也有沒有貢獻的蝗蟲。本地人難道沒有只拿福利的「蝗蟲」? 只要我們認清這個事實,我們亦會發現其實無論香港人或是強國人也可以是「蝗蟲」,香港人亦不一定比強國人好。或者有人會說,我們是香港的納稅人,拿香港的福利是理所當然的!憑什麼認為我是蝗蟲?但若然看一下真實數據,我們會發現其實香港大部分的庫房收入是由很少部分人支撐起來的。 以薪俸稅為例,逾半工作人口零繳稅,六成薪俸稅由5%工作人口承擔;利得稅方面,0.5%本港註冊企業擔起八成的稅收。再加上印花稅及地價,本港稅收基本只由少部分人口及企業支撐,但我們亦能享有香港的福利,沒有交過稅的香港人比比皆是,叫人「蝗蟲」的也要看看自己的身份配不配吧?以年輕人為例,八大畢業生若有月薪兩三萬元應算是不錯吧?打個比方,當他們40歲時的月薪達4萬,由他們畢業到40歲所繳交薪俸稅的總和,都未夠還清政府對他們大學教育的資助,還未計公共醫療系統或交通津貼等其他福利,那八大校院豈不是「蝗蟲」工廠?當然,福利的效率及影響又是後話,但如果我們看看真實數據,罵人「蝗蟲」的隨時也在罵自己呀!

那麽,中港矛盾有解決方法嗎?當然有,要說移民潮,現在的所謂每天150個單程證在整個香港移民史簡直不值一提。香港五、六十年代及七、八十年代對移民潮曾奉行抵壘政策,比現在更像無掩雞籠。當年我們究竟有沒有中港矛盾呢?還是我們看到的是大家有同一目標,各自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生活去奮鬥,大家和諧共處,真真正正的獅子山下呢?五、六十年代如是,美國立國亦如是。

回首歷史,在任何移民政策寬鬆、福利少的國家中,我們亦較少看到社會分裂的情況。說到底造成中港矛盾的最深層次原因其實是因為福利。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中國來港的移民是為了在一個人人有機會出頭的環境去拚搏,那時香港的福利少得可憐,甚至乎可以說是沒有,但人們卻願冒上生命偷渡過來,來到後亦不會像現在般被人仇視。以前的人來港不是為了福利,而是為了更好的將來,為自己未來拚搏,反觀現在的雙非,來港立刻就能拿公屋拿綜援,而不事生產,那怎能叫有份生產交稅的香港人滿意呢(一些「港蝗」在抽水,乃是後話)?放眼世界,我們亦能看到愈是多福利的國家,那裏的人愈對外來移民反感,所以我們亦會看到在福利主義橫行的歐洲對移民的議題都十分敏感,本土人士亦非常仇視新移民。

當然福利是一種很吸引的措施,但究竟一個人的成功,是應該靠能力還是應該靠福利?一個人的未來應該靠奮鬥或是靠乞求?而事實是愈多福利的國家,會產生出愈多特權階層,亦只會令社會矛盾愈來愈多。社會分化,這是香港走向福利主義的高昂成本,我們正為此負上沉重的代價。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助理研究員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