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3日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科網高增長熄火 勒褲頭過嚴冬

科網業過去20年備受追捧,但在全球加息及經濟瀕臨衰退下也難獨善其身,各地刮起裁員潮。這反映科技業出現重大轉變,多間昔日顛覆大家日常生活的公司已蛻變為成熟的巨企,收入和盈利再難高速增長,高股價及高估值因此也不能維持下去,而初創企業(startup)融資也愈來愈困難。當這些科網公司走下神壇,不再是投資者的寵兒,IT業員工自然也要勒緊褲頭,告別薪酬優厚的年代。

根據網站Layoffs.fyi的統計,今年已有889間科技企業裁員,超過14.2萬人被炒。科網巨擘和初創企業面對裁員壓力,去年已見苗頭。家居健身器材公司Peloton股價2020年爆升430%,2021年急回76%,當時已出現削減成本的壓力。Netflix等一些科網公司今年上半年開始炒人,過去一兩個月連Meta、亞馬遜等業界巨頭都大裁員,才令外界驚覺科網業並不好景。

加息抽走熱錢 融資倍艱辛

IT公司紛紛炒人,部分原因是經濟大氣候轉差。多國大幅加息,融資成本上升,主要受熱錢推動的科技股股價自然回落。俄烏戰爭令通脹升溫,拖累多國經濟明年很大機會衰退,科網公司營運前景也惡化,迫使他們暫停燒錢來爭奪市場,改為專注取得盈利。

未上市的初創也遭科技股跌市拖累,它們的估值或多或少跟已上市科網企業掛鈎。美國最大的獨角獸、支付技術公司Stripe去年3月對上一次融資時的估值950億美元,據報今年7月公司內部把估值定為740億美元,調低了22%。根據私人資本市場數據公司PitchBook的統計,聯儲局加息「收水」,令美國上季風險投資交易金額下降至430億美元,較前一季大跌四成,是兩年前第一波新冠疫情以來最低。

印度電商平台Flipkart行政總裁克里什納穆希(Kalyan Krishnamurthy)11月預測,初創企業的融資寒冬還會維持12至18個月,最快2024年才復甦。

急擴張難維持 優厚薪酬告終

科網業的困境也有獨特因素。新冠病毒2020年初橫掃全球,百業蕭條,但人們把購物、娛樂、工作、開會等活動轉移至網絡進行,令科網業一枝獨秀,收入急升。這使科網公司過去兩年急速擴張,不惜提供高薪及大量福利網羅人才,聘請前不計算新增員工可為公司帶來多少收入和價值,總之先把人才納入公司內。然而,經濟及業界基本因素支撐不到這麼大的規模,於是現在削減人手。

2020至2021年疫情期間的幾何式增長可一不可再,疫情前十多年的高增長也恐怕暫時告終。蘋果、Alphabet、Meta等科技公司無論收入、盈利和股價曾長期大升,反映的是二十一世紀首20年世界各地的生活模式大變,科技全面融入日常生活,上述公司搶佔先機,率先提供消費者在新時代下所需要的嶄新產品。

產品漸飽和 乏新意撐估值

不過,曾令人驚嘆的iPhone、Facebook、YouTube等產品及服務都已面世15年或以上,這些產品的市場開始飽和,收入自然不再高速增長。同時,科網公司還未找到下一個突破產品,例如Meta的朱克伯格稱元宇宙的商機無限,惟至今仍未說服到市場他有能力短期內開發這個市場,投資者無可避免調低Meta股票的應有價值。

規模較小的初創公司應該未面對其產品需求升幅呆滯的煩惱,奈何融資困難,短期內要確保公司的現金流,以免要以較低估值來集資。

科網業對上一次嚴冬要數到2000年的科網泡沫爆破,業界絕大部分人應該未經歷過,入行以來視收入只會上升為順理成章,不怕找不到工作。雖然市面尚有許多IT業工作,惟他們要調整期望,薪金不會像之前般這麼高。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