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
第22屆世界盃在香港時間周日深夜揭幕,對主辦國卡塔爾來說,這是提升國際地位、增強軟實力的好機會。不過,自取得主辦權以來,卡塔爾五大批評纏身,負評為歷屆最多,深受人權問題和文化衝突的困擾,令其藉世界盃向全球推銷的作用大打折扣。
世界盃可媲美奧運,兩者都是全球最多人觀看的國際體育賽事,預計今年世界盃將吸引全球50億電視觀眾,並為卡塔爾帶來100萬訪客,讓更多人看見這中東小國是擁抱全球化並活躍國際舞台的現代化國家。
面對五責難 被批侵人權
不過,作為世界盃首個阿拉伯及伊斯蘭東道主,卡塔爾承受不少壓力。該國政制被指不民主,整體人權狀況受到批評,加上適逢國際足協(FIFA)因為腐敗問題而遭窮追猛打,令卡塔爾自2010年奪得主辦權之後,一直面對五大指控:1.透過賄賂取得主辦權;2.打壓性小眾LGBTQ+社群人權;3.剝削外勞;4.缺乏言論自由;5.牽涉太多基建工程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不利環境及全球氣候。
近幾個星期,卡塔爾因為世界盃即將舉行而成為輿論焦點,但多人談論未必是好事。Netflix本月初開播紀錄片《FIFA揭秘:足球、金錢與權力》,當中批評國際足協充斥貪婪,重要決定涉及幕後交易,並質疑卡塔爾是因為貪腐才取得主辦權。國際組織亦多了就卡塔爾人權問題發表報告。上月底,英國平權人士塔切爾(Peter Tatchell)在卡塔爾街頭抗議該國壓制LGBT+權利,一度被拘留。本周,丹麥電視台TV2一名記者在卡塔爾街頭進行直播時被政府人員阻撓,並威脅打爛他的攝影器材。
國際足協多次呼籲32支作賽球隊專注運動,惟澳洲隊多名球員早前拍攝影片,呼籲卡塔爾改善外勞和同性戀者權利,至少8隊有球員計劃比賽時戴上彩虹臂章,讓全球觀眾看到卡塔爾的同性戀者權益問題。
列強環伺 冀提升國際地位
對卡塔爾而言,主辦世界盃是長期外交戰略一部分。該國身處伊朗、沙地阿拉伯等區內列強的夾縫,跟這些強鄰或多或少都有嫌隙,隨時可能被吞併。卡塔爾雖然富裕,卻只有約40萬公民,即使砸錢買先進武器,也難以發展出能夠抵抗強敵的軍隊,因此須提升國際地位,一旦面臨軍事危機便可獲國際同情,從而令美國等世界強國派兵協助。
卡塔爾高調斡旋不少外交問題,致力發展成航空樞紐,成立具公信力的半島電視台,開設世界級博物館,都是這項戰略的措施之一。體育也不例外,該國主權基金卡塔爾投資局(QIA)旗下有一個專門投資體育產業的基金「卡塔爾體育投資」(QSI),不但擁有法甲球會巴黎聖日耳門,早前亦購入葡萄牙超級聯賽球會布拉加約兩成股權,並設立體育公關公司NextStep Marketing及體育用品生產商Burrda Sport。
元首抨外界雙重標準
面對外界趁世界盃舉行批評卡塔爾,該國政府愈趨不滿,甚至質疑背後居心叵測,認為是種族歧視,元首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10月底便曾作出投訴,稱相關指控包括惡劣謊言和雙重標準。當地官員私下更斥責一些傳媒扭曲卡塔爾的情況,直言該國做不做事都會被指摘,又指批評者「搬龍門」,當卡塔爾作出改善,便會針對其他議題,並埋怨要民風保守的卡塔爾放寬同性戀者權利,強人所難。
據報卡塔爾向多國球迷送出免費機票和住宿,換取他們在社交網站讚好卡塔爾。不過,《紐約時報》首席足球新聞記者Rory Smith指出,世界盃的魅力源自現場氣氛,當互不認識的球迷打成一片高興地觀賽,這種感染力足以影響透過屏幕觀看直播的世界各地人士,他擔心卡塔爾的公關宣傳忽略了一般球迷的感受。假若12月18日決賽過後,世界各國與卡塔爾之間並無增加認識,反而出現隔閡,對卡塔爾來說,今屆世界盃可謂徹底失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禁忌多 展彩虹旗或違法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