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過去一個多月,歐美多國突然發現多宗猴痘(monkeypox)病例,專門研究這種疾病的專家指出,他們多年來均警告,猴痘持續在非洲部分國家傳播,早晚會輸出至其他國家,對世界構成威脅,呼籲全球盡快加強疾病監測的工作,即使只在發展中國家流行,也要提高警惕。然而,全球在監測和預防病毒上仍欠缺合作,尤其是富國對窮國支援不足,導致病毒不斷肆虐蔓延。
猴痘已存在超過半世紀,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約9個國家成為風土病,之前也曾傳播至其他地區,美國2003年便爆發一波猴痘感染潮,但這次是非洲以外地區最大規模的猴痘爆發,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字,全球已有過千宗個案,涉及28個國家或地區。
可追溯至2017 或已傳播5年
暫時估計,猴痘的全球衞生威脅仍算溫和,未有出現新變種,遠沒成為另一隻新冠病毒(COVID-19)的潛質。猴痘為痘病毒,是雙鏈DNA病毒的一種,結構較穩定,不會像冠狀病毒快速變異,其傳染途徑主要透過身體接觸,亦令它不會迅速感染大批人士,症狀也十分溫和,致命率不高。
不過,這次猴痘散播仍令衞生專家擔心,因為之前非風土病地區的猴痘個案,通常都有去過非洲中部或西部的外遊紀錄,或者很快就可追溯至受感染動物,然而這次頗多人傳人的情況,科學家仍對為何突然有猴痘大爆發摸不着頭腦。世衞(WHO)表示,猴痘突然、意想不到地在多國出現,反映這種病毒於更早之前已在傳播,只是未有偵測到,待近日一些活動出現大型傳播,才被外界發現。
根據愛丁堡大學科學家5月底發表的初步研究,今年首批猴痘個案的病毒基因排序跟2017年至2019年間傳播的個案接近,當年新加坡、以色列和英國出現猴痘個案。科學家解釋,若這個發現屬實,意味目前的猴痘病例可追溯至2017年,即過去5年一直在傳播,惟可能只集中在個別地方,因此不為人察覺。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的病毒學專家Anne Rimoin說,當局追蹤不到近月個案的源頭,顯示病毒應該已悄悄傳播了一段時間,因此很難預計這波爆發的發展。Rimoin早在12年前便發表論文,警告如果猴痘病毒能在非洲以外的野生地區建立根據地,找到動物宿主寄生,對抗猴痘的工作將受打擊,很難回復到之前的狀態。她又強調,剛果民主共和國鄉郊地區的猴痘個案不斷上升,情況令人憂慮,擔心現時只要病毒繼續人傳人,即使傳播速度很慢,終有一天會傳給患者所在地區的動物,令猴痘病毒長期留在該地,成為風土病。
學者促加強監測支援窮國
在美國任教的喀麥隆科學家Boghuma Titanji也批評,猴痘爆發是各界多年來漠視科學家反覆警告的結果,這種疾病傳統上只肆虐非洲的偏遠地區,影響的人口較不為世人所關注。猴痘是天花的近親,同屬痘病毒,天花絕跡後,世界約50年前不再大規模接種天花疫苗。Titanji稱,很多專家一直憂慮,猴痘會填補天花消失後的空缺。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學教授Michael Worobey直言,這反映全球未有協助資源有限的國家對抗傳染病,在病毒擴散全球前控制病毒。他認為,猴痘可能在更多地方已是風土病。
雖然猴痘已發現了多時,但當它在更多地方出現社區傳播,病毒行為可能有變,專家需更新對其的認識。為了日後更好地應對各類疾病的爆發,全球需要提升病毒監測,各國加強合作,並強化醫療系統,包括富國協助窮國改善醫療。Titanji呼籲全球加強監察人與動物之間的病毒傳播,這不只為了猴痘或新冠病毒,也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病原體,千萬不要在衞生危機結束後便回復舊狀。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非源自猴子 長期接觸飛沫可感染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