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
近年油價低迷,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在資源十分有限之下,俄羅斯要保住軍事大國地位,只可效法北韓般的極端化學武器發展策略。經濟環境異常惡劣的北韓,為了取得國際政治的話語權,只好把嚴重匱乏的資源投放於戰略武器研發,藉此威脅別國。如今俄羅斯的做法跟北韓頗為類似,同樣是投入有限資源發展戰略武器,藉此維持世界一線軍事實力。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龐大軍力及科技實力,在經濟低落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依然被視為世界軍事強權。其後國際油價上升助俄羅斯重振經濟,被視為金磚五國之一,美好的經濟前景加上軍事科技實力,讓俄羅斯可以維持其大國地位。
經濟不前 研發資金不足
然而,俄國近年經濟發展乏善足陳,去年位居全球第11大經濟體,經濟總量16490億美元,只及中國的九分之一。事實上,蘇聯解體至今約30年間,俄羅斯投入軍事科技研發的資源從未能跟前蘇聯看齊;前蘇聯的「遺產」之一──軍事科技實力隨着時間推移,優勢慢慢消失;而繼承自前蘇聯的軍事武器,在30年後更出現大規模的更新換代需求,這對經濟實力有限的俄羅斯來說反成一大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開發了一系列三款的「創新」戰略核武器,並由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018年3月1日親自發布。
「創新」戰略武器維持震懾力
當中最矚目的首推9M730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9M730 Burevestnik,北約代號:SSC-X-9天殞),並很可能成為世上第一款服役的核動力導彈。前蘇聯早在八十年代冷戰時期已計劃研發核動力巡航導彈。由於美國發表「星球大戰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前蘇聯不確定美國這個戰略防禦計劃對既有的核戰略戰力影響有多大,故曾打算開發海燕這款新型導彈,憑藉理論上無限的射程繞過美國導彈防禦系統,以攻擊對方的重要目標。
射程無限的核動力導彈無疑有極大優勢。以美國目前的導彈防禦系統來說,其預警雷達只能應對彈道導彈,無法有效偵測巡航導彈。此外,除非美國在所有邊境都部署預警雷達,否則海燕核動力導彈足以避過美方預警雷達,從加拿大或墨西哥方向攻擊美國。如果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順利服役,可望有效穿透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
俄羅斯的另一嶄新武器是海神(Poseidon)核動力無人潛艇,俄羅斯代號Status-6,北約代號卡尼翁,由俄國紅寶石設計局(Rubin Design Bureau)研發,是一款可搭載核彈頭的無人核潛艇。但與其稱為無人潛艇,不如說是魚雷,甚至是一款水底洲際戰略導彈。
海神級核動力無人潛艇的確是革命性戰略武器,以往海基核戰略武器只有潛射彈道導彈,如今卻可在水底以魚雷形式作出遠距離戰略打擊。按現時科技,極難預測及攔截海神無人潛艇的攻擊,目前美國也缺乏有效方法應對這方面的威脅。
近年美俄中3國都積極發展高超音速滑翔載具,俄羅斯在這領域的成果就是Avangard(4042工程)。Avangard嚴格來說不是一款獨立的武器系統,而是用來配合不同彈道導彈型號,作為彈道導彈的其中一款彈頭,並可搭載傳統彈頭或核彈頭。Avangard於2015年開始試射,由UR-100UTTKh洲際彈道導彈搭載,成功擊中目標,更達到時速11200公里。
資源匱乏無力全面換裝
Avangard的概念跟美國全球即時打擊計劃(Prompt Global Strike)如出一轍,都是以既有的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推進器,不過近年很少關於全球即時打擊計劃的新消息。若果Avangard能正式投入使用,那麼俄羅斯便捷足先登,比美國更早實現把高超音速滑翔載具用於實戰上。
俄羅斯集中資源研發前述3款戰略武器,全數具備核攻擊能力,絕對可以維持俄羅斯的核子大國地位,這也是普京在公布時所強調的。
然而,這只是掩飾俄國常規武力日漸衰落的局面,就算俄羅斯能研發出T-14坦克及Su-57戰機等先進武器,其實根本不夠資源為軍備全面換裝,故集中資源研發和建造數量少而威力大的核戰略武器,可謂俄羅斯維持大國地位的無奈方法。
杜礎圻 「國際軍情研究」fb專頁版主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通貝里成環保I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