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
章舜源其中一個主要研究範疇是媒體與通訊,記者藉專訪機會,請教他有關社交媒體崛起對選舉的影響。章舜源指出,社交媒體力量看似巨大,但事實上對改變選民政治立場效用有限,更坦言社交媒體力量足以威脅國陣執政權的想法,純粹是網民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章舜源認同,社交網絡的確讓選民,尤其是新一代更加敢於提出政治異見:「以前那一代是會害怕的,他們可能會暗地裏表達不滿,但不會公開批評,因為他們怕會觸犯各種法例。但在社交媒體出現後,這些人(反對者)可以『圍爐取暖』,讓同樣有異見的人士能夠聚在一起……所以新一代就沒那麼害怕(被政府報復),雖然那些法例仍然存在。(政府)大選前又再立一條對付『假新聞』的法例,其實就是用來對付這些異見網民。」
社群物以類聚 難影響異見者
不過他認為,社交網絡跟現實社會一樣,同立場的人物以類聚,想法根本影響不到立場相異的其他群體:「社交媒體的作用,終究只是將社會內各種聲音巨大化而已。我覺得選民的政治立場是不會因為在社交網站上看到一兩句言論就改變的。大選臨近,我有不少朋友每天都寫很多東西出來,其實這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你以為你能夠影響他人,但其實會看你文章的人,政治立場根本跟你一樣。」
那麼2016年,俄羅斯透過Facebook干預美國大選,似乎真的能影響選民投票意向,又如何解釋?章舜源說,這是屬於散播「假新聞」,需要龐大的資源,利用機器在背後支撐,才能發放海量看似客觀新聞報道而非個人意見的假消息,嚴格而言與社交媒體並非同一回事:「如果你看到大量的『假新聞』,政治立場有所改變是可能的;但我剛才說的(社交媒體影響),只是社會討論(Social Discussion),例如在網絡論壇上開罵之類的。這些我認為是沒用的,因為這些是你的意見,從一開始別人就認為你有預設立場,根本無從討論,最終只會變成謾罵。」
章舜源進一步稱,有很多研究都指出,社交媒體的資訊對游離選民的投票傾向影響並非外界想像般大,反而是選民身邊朋友圈的影響才是最關鍵的。
他解釋,因為選民在社交網站上最想看到的,其實是親朋戚友的動態,而不是某個陌生人發表立場相反的言論。
在「假新聞」方面,章舜源認為馬來西亞人必須要提防自己受其影響:「今次我也有聽聞納吉已經聘請了俄國公司去製造『假新聞』。我不知道這是否屬實,但(馬來西亞人)應該要小心……巫統可能會動用巨大的資源(製造假新聞),例如說華人燒屋、華人打馬來人之類。因為種族議題永遠是最能夠煽動選民情緒的。其實不要說巫統,我現在已經看到以華人為目標的『假新聞』,例如什麼『某老人在拉票時被打』之類,但那個老人家的身份卻無從查證。沒有人去考究新聞的來源,但大家的情緒已經被煽動了。」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華裔無關大局 巫統放軟拉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