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0月15日

沈旭暉 EJ GLOBAL plus Simon’s Glocal Chatroom

港環團現身外媒紀錄片 環保合作無疆界

去年年底,聯合國在巴黎召開氣候峰會,各國就減少碳排放達成協議,以十九世紀中葉為標準,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這是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後,各國再一次就氣候議題達成協議,因而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當協議約束力仍受到質疑之際,世界各地相關環境壓力團體紛紛成立,致力提升公眾對氣候議題的關注,以及推動環境保護的工作發展。「350香港」就是其中一個,他們積極發表文章和發起遊行喚起公眾對日常碳排放的關注,早前更參與《國家地理雜誌》合作拍攝環保紀錄片。黎明豪和麥家凱自「350香港」成立後便積極參與和推廣有關氣候的活動,並成為組織幹事,相信透過訪問能讓我們對國際氣候議題有更深的了解。

S: 你們何時開始參與推廣氣候議題的工作?

P: 我們對這議題有濃烈興趣,也通過李偉才博士《喚醒 69 億隻青蛙──全球暖化內幕披露》一書了解全球暖化的問題。其後,我們開始參與氣候議題的活動,喚起公眾對這問題關注。去年「350 香港」成立,我們也參與其中,希望能出一分力。

作為世界國際城市,香港人需要參與解決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和危機。社會不少人只關注經濟衰退和金融動盪,但氣候變化卻可能觸發環境生態危機。世界各國政府的減排力度遠遠未能對抗全球暖化危機,這些危機未必在我們這一代出現,但會令我們子孫後代利益受損。未來,各國可能因生活環境惡化和生存資源的爭奪而引起衝突,甚至戰爭,因此,水資源戰爭和氣候戰爭可能再不是小說和電影中的情節,不少人因而成為氣候難民,他們面對海平面上升、淡水資源短缺、糧食減產和疫症蔓延而被迫流徙各處。

S: 去年底,聯合國在巴黎召開氣候峰會並達成協議,成效如何?

M: 巴黎氣候峰會所達成的協議將於下月4日生效,但這不代表所有問題就能解決,解決氣候危機必須各國政府制訂政策,推動再生能源取代石化燃料。峰會提出的目標是以十九世紀中葉為標準,控制全球平均溫度升幅低於攝氏兩度。若氣溫升超過兩度,會令地球大量凍土融解,繼而釋放出地下的甲烷氣體,令全球暖化進一步惡化。

同時,氣候峰會目標是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作為基本原則,但這存在漏洞。因為大部分國家承諾由2020年開始減低碳排放,而中國則由2030開始減低碳排放60%至65%,但在開始減排之前,有些國家可能會增加國內的碳排放,令未來更容易達到原先訂下的標準。協議中沒有列出具有國際約束力的減排目標,只屬自願性質,也沒有具體建議如何達成低於兩度的目標,令不少科學家擔心這協定最終只會與《京都議定書》中的減排方案一樣,各國缺乏誘因兌現當中的承諾。

S: 早前,「350香港」參與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紀錄片的拍攝,當中的合作過程怎樣?

P: 今年7月下旬,「350香港」於尖沙咀文化中心海旁舉行了一個遊行。參與遊行的人士抬着4個實物大的原子彈模型遊行,吸引了大量市民圍觀拍照。地球現時每秒所吸收的額外能量,相等於引爆4個投於廣島的原子彈所釋放的能量。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當時正在香港拍攝一套全新的環保紀錄片,荷里活電影《異形》系列女主角薛歌妮.韋花(Sigourney Weaver)也參與當中的製作。他們走遍世界,了解氣候變化原因及所引起的問題,希望讓觀眾對問題有全面的理解。我們有幸參與其中,這次遊行也由《國家地理雜誌》的攝製隊全程拍攝。薛歌妮.韋花參與一項象徵性的拆彈行動,藉此表示我們共同對抗全球暖化的危機。


S: 外國的環境壓力團體開始將環境議題帶入選舉,當中有何策略?

M: 近年,氣候問題成為多國選舉主要議題之一,反映選民開始關心氣候問題,以及候選人對相關問題的立場和主張。各地的環境壓力團體主動詢問候選人相關立場,也會利用廣告引起公眾注意,從而迫使候選人將環境議題納入政綱。同時,他們也會資助重視環境政策的候選人。因此,不少外國政黨都會就發電廠、車輛、化石燃料開發和溫室氣體減排等政策發表主張和意見。


S: 這兩年香港也有重要的選舉舉行,你們會否借鑑類似的行動?

P: 翻查本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的政綱,我們發現只有一位候選人提出,在新一份兩電利潤管制協議中,加入提高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另外,有兩名候選人提出有關碳排放的建議。「350香港」向所有今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發出一份氣候危機應對問卷調查,當中設有14條問題了解候選人在氣候問題的立場和主張,讓選民對候選人的立場有更多了解。政府計劃在今年年底推出應對氣候變化報告,我們亦須密切留意,藉此推動政府積極回應問題。

食品碳排放量驚人

S: 國際社會應從哪些方面減少碳排放?

M: 氣候變化主要由燃燒化石燃料時釋放的二氧化碳導致,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十九世紀中葉的百萬分之280,增加至現時的百萬分之400。環境壓力團體積極推動使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源,但總計只佔全球能源供應的2%。全球化石燃料產業發展超過100年,這個產業的資產值比第三世界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高。不少投資者投資相關產業,若取締化石燃料,定會觸動龐大的利益團體,這正考驗各國領袖的決心和智慧。

各國政府可通過三方面的工作應對氣候問題。首先,減少化石燃料和引入碳稅,藉此減低碳排放。其次,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政府可以通過資助和參與研發、免息貸款和稅務優惠等鼓勵企業發展再生能源。最後,政府可以通過「累進性電費」或「累退性電費」的收費制度來降低人均用電量。


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減少碳排放?

P: 除了節能外,也須注意生活不同方面的碳排放。其中,食物由生產至到達消費者手上的過程也衍生不少碳排放。香港人口超過700萬,逾95%的食物都是進口。除了運送過程外,食物生產過程所需的水分、收割技術、包裝過程和儲存程序都造成很多碳排放。因此,全港食物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亦相當驚人,我們可以轉向支持本地的有機環保食品,減少這方面的碳排放。

過去不少環保人士不斷爭取制訂食物里程標籤制度,不少外國大型連鎖超級市場也逐步在產品上加上碳排放量標籤,讓消費者知道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同時,我們也要避免食用在溫室培植的非當造農產品,選擇較少包裝的食物,以及減少廚餘。

整理:李志鵬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