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17日

夏草 EJ GLOBAL plus 軟硬中國

經濟觸底猶恐橫行不振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房地產開發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等宏觀數據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經濟有回暖的跡象。先不理會數據是否可疑,市場分析已出現分歧,有人認為內地經濟下行可能接近見底;有人認為下行壓力猶存。內地股市的反應,卻是支持見底論,從政策取向不尚寬鬆來看,當局也傾向抱持見底觀點。

最有說服力的見底論證據是,所有指標均指向第三季度經濟存在一輪「脈衝式」復甦,因為一個指標可以錯,但不可能所有指標同時錯。脈衝式復甦的動力有三:一是房地產銷售連續旺盛帶來滯後影響;二是製造業在庫存見底的補庫存預期;三是PPP項目活躍帶動基建的影響或預期利好。以脈衝式復甦觀點為據,也許恰能平衡見底與否的分歧。經濟可能在一個波幅範圍走一段長路,亦符合中央高層的論述,就是「L」形經濟的常態。

脈衝式復甦或屬誤會

若然「L」形的尾巴很長,與其說是復甦,莫如說是低迷不振。回到脈衝式復甦論的3個動力看,首先房地產旺銷本就是燙手山芋,面對一線城市樓價急速升溫,是喜還愁,政策隨時要出手阻遏;其次補庫存並不意味能擴產,即使稍為擴產也不至於可持久,早前進出口忽然一振,未敢說逆轉頹勢,因為全球總體需求沒顯示回升趨勢;至於PPP項目雖然轉活躍,但整體固投仍呈下行。因此脈衝式復甦所謂「復甦」,或是美麗誤會,根本就是脈衝式地橫行,勾劃着「L」形長尾。

「L」形經濟的長尾有多長,取決於三大難題,包括債務去槓桿、產業去產能及資源重整的完成或修復。當前中國處於近年歷史上最大債務潮中,去年底債務總額達到26.6萬億美元,約為10年前的5倍,是經濟總量的2.5倍多。投資名宿索羅斯把中國的債務現狀,與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美國相比較,隱喻中國風險。

中國當局顯然意識到其中風險,去槓桿就是針對方略,問題是當中難處不小。中國債務很大程度得到政府的背書,因此不會構成太大威脅,許多貸款都集中在國有企業,國有銀行是主要債權人。政府、國企、銀行形成債務三角,中央政府有能力阻止銀行逼債,准許新債冚舊債或化短為長,以犧牲時間換取債務空間;加上殭屍企業充斥,債台高築消化需時,去槓桿不是拖長時間,便是難以完成。

去產能應對擠出製造業過剩的低效生產力,在十二五時期就一直強調這麼做,進入十三五時期鋼鐵、煤炭依然是去產能的老大難。去產能不但進展緩慢,甚至不進反退,已經落下兩大操作失誤:不是粗暴就是軟弱。所謂粗暴,是指以行政手段進行各產業或各企業要素強制分配,造成大規模政策要素轉出和投入,違背市場規律。一方面導致老化的供給產量驟降,價格非理性上升,反而會催生老化供給的新一波產能投入,阻礙生產要素向新供給轉移;另一方面若新供給產能未完成時,大規模強制關閉老化產能,可能導致經濟出現急速下滑,破壞了以時間換取進展的空間,造成就業難題和經濟基本面惡化。

日本式低迷行將不遠

所謂軟弱,是指各級政府容忍殭屍企業,妨礙生產要素向新供給轉移。老化低效的供給,已無法提供與投入相應的效益,造成資源浪費,但政府通過稅收補貼、強制給予貸款、強行擴張需求,保護老化供給。雖然短期可拖延產能問題的暴露時間,延緩殭屍企業的淘汰,但從長期看,最終導致社會資源分配繼續扭曲和浪費。當局顯然未進入去產能適當的平衡操作,去產能只會跌跌撞撞地前行,耗效耗時。

最終去槓桿、去產能的延宕,就成為資源重整失靈的根源,其中不但財政資源配置陷於失度,人力資源也在產業變動的紊亂中盲目流動,內地失業憂患與勞工荒同時存在,以及有些轉型產業出現大量人才流失,已不是什麼怪事。

綜合這些因素,可見內地的調整,艱難而需時,經濟毫無疑問會陷於「L」形的長尾橫行,中國離日本式的低迷恐行將不遠,這是債務風險以外最堪憂的局面。

夏草_香港媒體工作者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