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
港股第二季至今暫累跌逾7%,表現在環球主要股市敬陪末座。滙豐金融服務亞洲投資策略主管劉紹文形容,「中國經濟復甦的故事走了樣」,若內地未有推出具震撼性和實質性的刺激經濟措施,港股弱勢將進一步延續至第三季,恒指或會下探至市盈率約8.2倍至8.5倍的疫情估值低位,相當於17000點至17600點。
港股在5月下旬失守過去兩個多月波幅區間低位19400點後,短短數個交易日便直瀉至18000點邊緣。原本預期恒指今季最低見18650點的劉紹文,也隨即微調其預測,對後市看法更加審慎,把今季「先低後高」的看法,調整為「低走情況料會延續至第三季」。他坦言:「大市穿了19400點後,回落速度比想像中快。」
資金選泊歐美日股市
港股表現失色,主因是內地經濟數據遜預期。劉紹文表示:「市場憂慮內地經濟復甦未及之前預期般高,自4月起的每項經濟數據基本上按年有增長,但都不及市場預期。」
他指出,近期曾與大型的產業鏈上游廠商見面,他們皆對中國經濟前景不大樂觀,「從未見過他們這麼bear(悲觀)。他們提到內地人已不及過去富有,消費變得更謹慎。同時,歐美經濟放慢也令出口變得不太理想,加上產能過剩問題,導致價格下降,部分中小型廠商已停產。」
傳統而言,股市表現領先經濟約3至9個月。劉紹文認為,港股近期弱勢,正好反映內地經濟增長在第三季或繼續維持疲弱,這與廠商的看法不謀而合。
除因內地經濟放緩外,他坦言,歐美經濟未有如市場預期般出現衰退,令資金選擇泊入歐、美、日股市,導致港股弱上加弱。同時,外資擔心明年美國總統選舉前,中美關係進一步轉差,將會拖累部分內地企業,故未敢大手配置內地及香港股市。
19500點阻力重重
市場今年初曾合奏「東升西降」,唱好內地與香港牛市重臨。年初已一直強調港股未有足夠條件進入牛市的劉紹文稱,隨着恒指插穿18650點(即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反彈浪升幅回調一半),從技術層面已否定了市場對牛市重臨的預測。港股調整幅度甚大,不少投資者躍躍欲試,希望能夠在低位撈貨。
恒指上周五終出現報復式反彈,一口氣抽高超過4%,回到近萬九點水平。劉紹文表示,港股超賣後出現技術性反彈不足為奇,惟提醒恒指反彈至19500點(即4月高位下跌幅度反彈約一半)便會阻力重重。
對於市況何時能夠真正重拾強勢,劉紹文建議投資者留意三大見底指標,分別是強政策、市場共識轉淡和估值夠平。
強政策指內地能持續推出震撼性和具實質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上周五市場傳出內地打算推出放寬市民買樓和幫助購車的政策,劉紹文稱,「扶持經濟政策必須是震撼性和實質性才有意義;相反,口號性的措施或不夠震撼,例如略為降準或延長早前效果不彰的措施,股市亦不會收貨。」
殺共識則是當市場一面倒看淡,港股便有回升希望。劉紹文提到,今年市場的三大共識已全軍覆沒,包括美股大瀉、內地與香港股市大升,以及美元大跌,顯示市場走勢與市場共識往往背道而行。他認為,投資者現時對後市看法開始轉淡,但仍未見大規模下調盈利預測,顯示投資者對港股未完全死心。
至於估值夠平,則是指港股跌至市盈率約8.2倍至8.5倍水平,相當於疫情時的低位,「8.2倍至8.5倍市盈率相信可於現時淡市提供強大支持」。
北水大掃貨釋回暖訊號
除上述三大指標外,劉紹文認為可留意「北水」手影,因為「北水」去年9月和10月曾在港股低位大舉買貨,並在今年初高位反手沽貨,「北水好熟中港股市,幾能夠摸到市場節奏。」若北水持續一兩個月的每周淨買額達到至少250億元,可視為港股回暖的參考指標之一。
採訪、撰文:吳永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股今料高開 業界對後市審慎 |
上一篇: | 銀行開放API平台下月定細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