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月3日

專訪

瀚亞料外資撈貨 A股追落後

在2022年近乎所有資產類別都大跌,投資界期望2023年轉勢否極泰來,瀚亞投資(Eastspring Investments)客戶投資基金經理黃嘉權表示,相對其他地區較早通關,內地幾年來的嚴格封控近日終於鬆綁,可望推動中國企業盈利在今年跑贏其他地區,A股發力追落後,今年看高一線,同時由於美股估值偏高,A股變得吸引,瀚亞去年下半年已減持美股,並增持內地醫療股。

中國GDP預測可望上調

受累於美元獨大,2022年亞洲股市普遍報跌,11月恒指和A股迎來反彈,黃嘉權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外資普遍對中國持「低配」策略。隨着通關消息傳出,包括瀚亞在內的長線投資者趁機低吸中國概念股,對沖基金則要補倉,令股市急升。

A股和港股估值已降至吸引水平,黃嘉權相信,不少投資者今年為追落後會加碼投資兩地股市,瀚亞估計內地第二季起經濟出現明顯復甦,屆時不少分析員紛上調預測,帶動中資股造好,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料達5%。

黃嘉權透露,投資遍布全球的瀚亞,去年已沽售部分美股,並增持內地的醫療股,但他強調,美股跑贏大市多年,只是趁估值高企獲利,「北美經濟基礎好,美國大手加息後,當地消費力仍強勁。」所以投資組合中保持一定比重的美股。

回顧去年,恒指全年跌逾15%,市盈率降至7.16倍,滬深300指數更挫21%,市盈率則有14.23倍;美股表現雖然不算亮麗,估值卻頗高,標普500指數下調19%後市盈率為18.52倍,納指累瀉33%後市盈率仍高達43.45倍,道指表現最好也要跌8%,市盈率18.73倍。

內地對外開放,加上國策大力支持,瀚亞看好數個投資概念,黃嘉權預期,內地遏抑已久的消費需求會在今年恢復,中線品牌、即每項產品售價約二百至三百元人民幣的公司將率先受惠,高端和奢侈品要待稍後時間才見銷售回升。

國策方面,美國禁止當地企業把先進晶片和相關製造設備出口至內地,黃嘉權稱,「內地政府要靠自己,將更大力推動本地生產。」他相信,中國晶片、新能源和電動車電池等製造商勢成支持重點,投資前景可看高一線。

內銀電訊或跑輸增長股

黃嘉權又提到,外資在過去數年未能親身到中國內地與廠商見面,難免削弱投資意欲,今年入境檢疫限制放寬,勢可帶動更多基金投資內地公司,利好經濟復甦。

由於看好中國經濟增速加快,他認為,內銀和中資電訊板塊吸引力將不及增長股,提醒要留意石油和物料板塊已累升不少,未來有機會出現資金輪動,產生沽壓。

債券投資上,瀚亞預計美國大手加息時期已過,今年可能再加0.75至1厘便見頂。黃嘉權說,亞洲債市表現可望回穩,區內高息債普遍有逾10厘回報,「會慢慢看看何時增持」,並偏好高息債多於投資級別債。

採訪、撰文:董曉沂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