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即將推出,銀行界人士表示,如果「理財通」有更大放寬,可望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全球各地註冊及規模較小的理財產品,有利銀行捕捉近年北水盼分散往海外投資的商機。
冀放寬認可產品範圍
2015年推出的中港基金互認,被視為「理財通」的前身及試點,惟限制較多,在該框架下,內地分銷的香港基金必需在香港註冊,而且資產規模不可低於2億元人民幣等值。故此,銀行界對「理財通」抱相當大憧憬,單以基金為例,香港基金業銷售有近八成經銀行渠道,亦是理財產品的主要交易渠道,而大灣區有7000萬人口,接近香港人口的10倍,內地零售客戶對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明顯不斷提升。
基金業人士認為,香港註冊基金佔整個市場比例不高,但本港有大量國際大型基金公司營運,並可銷售各種不同投資策略以至地區的基金,如果「理財通」得以在基金互認的基礎上放寬,例如由香港註冊放寬至香港證監會認可,讓內地投資者將來可購買更多海外機構推出的基金,估計屆時合資格基金數目將較現時多3倍。
業界估計,「理財通」落地後,大型銀行相對受惠,從北向投資角度看,香港如果可以購買內地理財產品,大型銀行因客戶基數大,更具優勢;南向投資而言,內地銀行除經香港子公司銷售外,亦傾向與香港大型銀行合作,因大行一般有更多理財產品選擇。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