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今天繼續「講錢」似乎顯得有點「唔啱聽」,但筆者有責為投資者及營商者提供分析見解,而事實上,經濟是任何美好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即使心情沉重仍不得不講。面對「佔領中環」倉卒啟動且迅速一發不可收拾,投資者須注意若亂局擴大及持續,應如何按形勢調整自己的投資部署,尤其是在港股的倉位。
先釋義,「佔中」概念取材自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但兩者實質上卻完全不同。「佔領華爾街」針對的並非某一特定對象,而是整個資本主義;最高潮時亦只得約1000名示威者,故即使他們在聯儲局、紐交所外長時間紮營露宿,只令上班者及行人帶來少許不便,絲毫無礙華爾街以至整個紐約金融中心運作。情況比較近似的,是同一年有示威者在香港中環滙豐總行樓下長期紮營。
佔中不同佔領華爾街
相反,「佔中」無論從方法論或現象論而言,都要在一定程度上癱瘓中環的政治及經濟運作,作為籌碼脅迫當權者讓步。近年,國際上可比的事件有三,分別是台灣今年3月「反服貿」佔領立法院,2011年英國「黑莓花」大騷亂(BBC將事件定性為riots,中文可譯作暴動或騷亂,筆者認為後者較妥),以及2010年泰國曼谷「紅衫軍」反政府示威。這三樁事件都持續超過兩三天,且在政經心臟地帶上演,亦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癱瘓政治或經濟的效果。
台灣的反服貿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學生佔領立法院長達23日期間(3月18日至4月10日),台灣股市(台灣加權指數)不跌反升,由首天的8732點起,之後幾乎有升無跌,到運動最後一日企上8948點,累升近3%(反而在學生撤出翌日,台股跌了40點)。筆者認為主因有三,一來台灣經過近20年民主化發展,民眾見慣政治紛擾,不擔心影響長遠經濟;二來被佔據的是立法院,主要影響立法、修法等政治層面和形象,對經濟及金融運作無甚打擊,加上當時亞太區股市整體處於升浪,同期港股及A股升幅均達7%,因此,台股最多只算是「跑輸」而已。
至於2010年曼谷紅衫軍示威,由3月12日開始集會,直到5月19日軍警清場,為期達69天,造成逾80人死亡,期間包括政府部門、警署及銀行都被佔領或縱火,絕對癱瘓了曼谷的政治及經濟運作。但跟台灣反服貿事件一樣,期內泰國股市不跌反升約5%,原因亦都相似,皆因泰國人見慣政治紛擾,且當時亞太股市正值升勢。
亂後股市不跌反升
最後是2011年英國黑莓花大騷亂,主要於8月5日至15日在倫敦等大城市發生,11天期間有5人死亡,是英國逾20年來最嚴重的騷亂。事後分析認為,導火線是一名29歲黑人侍應在倫敦被警員槍殺,但遠因是英國政府厲行財政緊縮(austerity)導致民怨積壓。事件並衍生謀殺及搶掠商店和銀行櫃員機等罪行,不少公司暫停營業,倫敦地鐵及全國鐵路亦局部停駛。對英國整體經濟雖談不上癱瘓,但影響難免,期內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近5%,跑輸MSCI全球股市指數近6個百分點,反映了投資市場的憂慮。
上述三宗事件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自事件起計一年之後(台灣反服貿事件至今未夠一年,截至上周五),股市「埋單計數」均為呈向上,升幅介乎4%至43%【表】,似乎顯示這些事件帶來的「癱瘓」雖不算短暫,中線而言對股市影響有限。
不過,大前提是這三件事件均能「收場」而未對經濟帶來明顯後遺症。但願佔中事件亦能盡快落幕,天佑香港。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需股首當其衝 中資股望撈底 |
上一篇: | 機管局大執位 最緊要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