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
一年前,第六屆特區政府問責團隊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下宣誓就任。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給予香港建設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和任務,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下,香港科創發展站在更有利的起點,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並即將迎來提速飛躍的新階段。讓我們回顧過去一年本港科創生態圈的成果,從而更好地認識現時的處境及前路。
筆者認為,本屆政府最明顯的一項轉變,是把科創放在香港整體發展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發展理念從昔日的「積極不干預」和「大市場小政府」,轉向「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結合。在需要龐大資源和政府引導的範疇,當局主動出擊,加強引導,注入發展能量;在需要市場發揮高效配置資源的範疇,當局營造有利條件,吸引私營機構共同推動發展。如果「香港」是一位田徑運動員,以上就是在科創路上前進的精神和養份。
該轉變率先體現在行政長官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提出積極「搶企業」、「搶人才」措施。其後,去年底發表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和八大重點策略,是20多年來香港再次為科創發展制定清晰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
今年初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又提出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的三大方向,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這些政策和措施的總體目標,均是在知識型經濟潮流下,謀求建立新的經濟增長支柱,推動產業多元化,最終提供更多優質就業和創業機會,惠及全港市民,也就是設定好香港在科創路上起跑的方向和終點。
那麼,「香港」這位運動員要作什麼準備,採取何種競跑策略呢?事實上,本屆政府就任一年多來,提出不少破格進取的舉措。茲舉數例如下:
建立產業鏈方面,「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正努力就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等策略產業,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和具代表性的企業。它們很可能會落戶現正全速興建中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創科園」將與落馬洲及新田一帶整合為「新田科技城」,並與毗鄰的深圳園區組成540公頃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至於一向作為香港強項的服務業,正由財政司司長領導「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探討數碼轉型策略,包括跨境數據流動、數碼基礎建設等。明天續!(二之一)
邱達根_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學習京滬迎接AI浪潮 |
上一篇: | 快運2.1萬張免費機票7小時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