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
常聽到「指鹿為馬」的比喻,內地最近多了一款「指鼠為鴨」。話說江西省一個職校學生本月初在飯堂吃飯,疑似食到一個「老鼠頭」,校方及政府則指為「鴨脖」。由於有照片及視頻為證,就連《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也直言「確實太像鼠頭」,似乎大多數人不相信官方講法,事件愈演愈烈,不少人在網上甚至「線下」掀起諷刺行動。騰訊(00700)新聞網刊文表示,事件突顯「塔西佗陷阱」效應,該「陷阱」意指「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
上周四(6月1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個男學生在校內飯堂進食,突然發現飯餸裏有一件異物,疑似「老鼠頭」,帶有「鼠鼻」、「尖牙」、「毛髮」等特徵。他隨即用手機拍下照片及視頻,放上抖音平台,引起一定關注熱度。
高校食堂「鼠頭鴨」風波發酵
然而,真正引爆軒然大波的並非該段視頻,而在於連串後續事件。首先是校方6月3日發表聲明,強調該異物為「鴨脖子」,並非「鼠頭」。隨後江西省南昌市市場監管局公告,稱已派員赴現場「反覆比對」,「確認此異物就是鴨脖」。最後,作為當事人的男同學亦發出「澄清視頻」,自認「把鴨脖當作鼠頭」,造成一場誤會。
換句話說,校方、監管當局、當事人相繼「澄清」,風波理應平息。可是大多數人對之並不買賬,部分原因是根據照片及視頻,該件異物委實太似「鼠頭」。就連胡錫進也在微博發帖,直言「確實太像鼠頭了」。事件另一蹺蹊之處,是當地市監局僅憑「反覆比對」便確認異物為「鴨脖」,未提及詳細檢驗結果。
按理說,現今科學昌明,只需檢驗一下生物組織,「是鼠是鴨」該毋須爭議。因此,如同很多網民,胡錫進認為「(南昌)市監局提供的文字和口頭說法難以消除原視頻造成的強烈印象」,呼籲當局提供進一步證據。但相關部門至今諱莫如深,亦未再展示該「鴨脖」異物。不少人擔心,隨着時日過去,事件可能變為「羅生門」。
此事近日在輿論上持續發酵,「指鼠為鴨」在抖音、微博、知乎等平台先是成為「熱門詞」,隨後被列為「敏感詞」;不少網民卻仍用隱晦方式透過視頻、漫畫、文章等進行諷刺,相關熱潮甚至延伸到「線下」。例如有小學教師在操場上舉起一張老鼠圖片,向學生聲稱「這是一隻鴨子」,並謂「覺得老師說錯了的同學舉手」,初時大部分人都舉起手;惟當老師再說「沒舉手的人一會兒可以少跑一個圈」,就只剩少數人舉手。該教師解釋,希望藉此教導學生獨立思考,「面對明顯的錯誤,一定要有指出這件事情的勇氣。」
對公權力失信心 民眾凡事負評
官媒《新京報》昨日(6月8日)在A2版發表評論,題為〈到底是鼠是鴨,不該這麼難查〉,該文引述一位囓齒類動物專家指出,「如果圖片沒有作假,那麼80%可以確定(異物)是小鼠頭部」。文章稱,雖然「80%的概率也依然有餘地」,但官方未能為餘下20%概率提供有力支持證據,僅憑口頭回應,反而引起更多爭議。
最值得關注的是,世界各地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沒料到今次引起如此廣泛傳播及熱烈討論;就連生產鴨脖的上市公司絕味食品(603517.SH)也「無辜受累」,本周股價累瀉近10%。騰訊新聞網6月6日刊登評論文章,題為〈高校食堂「鼠頭鴨」事件,又一塔西佗陷阱〉,該文章指今次事件顯示,「(假若)某個群體或組織,處理問題方式失當,引發人們對這個組織失去信任,就是當代的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源自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在河南省考察時曾經提及,他並解釋該「陷阱」意思是「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習近平當時強調:「我們當然沒有走到這一步,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謂不嚴重,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另外,人民網在2016年綜合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提到中國面臨「三個陷阱定律」,即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新興強國與現有國際霸主可能爆發衝突)、中等收入陷阱。
致力疏導民怨 盡快改善經濟
今趟事件不禁令人聯想起香港賽馬會去年10月推出「小龍馬」吉祥物,因其造型「似鹿多過馬」,被網民戲謔「指鹿為馬」。據分析,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普遍市民不敢再在政治及政制議題上直接批評特區政府,但當心中有不滿,可能會把怨氣發洩於一些並不直接涉及政治的議題,譬如簡約公屋、兩蚊搭車、器官捐贈等政策。
同理,內地經濟自改革開放後蒸蒸日上,民眾生活愈來愈好,四海歸心,政權穩如磐石;可是此前3年疫情加上經濟放緩,部分民眾生活轉壞、心情轉差,甚至對政府信心動搖、產生怨氣;人們不敢直接批評當局,便抓着一些「相對安全議題」發洩一下。正如領導人早於多年前警告,這種「陷阱」必須提防,當局須致力疏導民怨及重建公信力,重中之重相信是盡快改善經濟環境。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