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2日

黃岳永 科網人語

藝術展覽被AI重新定義

在博物館或美術館等展覽中,負責構思展覽主題、形式及挑選展出藏品的策展人(Curator),大家對其工作相信不會感到陌生。踏入人工智能(AI)時代,當藝術遇上了AI,創意受到挑戰和讚揚之際,也令到藝術家與策展人的身份、創作和策展的關係及邊界開始模糊化,策展人的角色也出現巨大改變。

不妨想像一下,一名資深的策展人接到一個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展覽時,到底需要怎樣做。為了方便閱讀,筆者假設這位人工智能藝術展的策展人名字是Olivia,如今她的工作不僅是策劃藝術品,而是創造一個能夠深入體驗和理解人工智能藝術的環境。

即使Olivia在籌劃展覽上經驗豐富,要把人工智能藝術介紹給參觀者,仍是巨大挑戰,她要自行探索,再與設計師和技術專家合作,以不同手法及感官感受展示各藝術創作,讓觀眾能在情感上得到共鳴。

在展品方面,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的土耳其AI藝術團隊「Ouchhh」,是一個好例子,Ouchhh的成員不只是傳統藝術家,還包括工程師、學者、創意編程師、媒體藝術家、動態圖形設計師等,團隊以數據來進行創作,成品相當多元化,包括繪畫、建築、雕塑及音樂等等。

在這個前提下,Olivia可以用人工智能生成計算法來分析各種數據,如音樂檔案,天氣模型、歷史走向和社交媒體趨勢等,從中提取有意義的訊息和故事;再與藝術家、AI研究人員、科學家等不同人士合作,開發將原始數據轉變成作品的軟件或裝置;最後把原始數據轉化為故事,引發參觀者的共鳴。

不難發現Olivia籌備AI藝術展的工作,與傳統的策展模式有相當大分別,她不僅籌劃了整個展覽,還一手策劃及塑造了整個人工智能藝術展的數據來源、演算法和互動方案。同時,AI技術雖然令藝術品完成得更快和更多元化,但AI生成的作品與人類互動之間的界線逐漸消失,策展人需要將自己的經歷、情感和解讀融入到策展中,重新為藝術注入了生命。

回想一下,Olivia在人工智能藝術展覽上的探索和挑戰,與現今教育界必須適應科技和學習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所面對的境況相當類似。就如策展人的工作因AI而出現改變,作為教育者,不妨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例如塑造為一個協作和轉化的體驗,打造一個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創造和尋求新知識的環境,讓他們在AI時代中茁壯成長。

黃岳永_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