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
經歷近3年疫情嚴控後,1月8日內地「開關」,對新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標誌性轉變是入境毋須隔離檢疫,僅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檢測證明,首日反應正面。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昨指出,中國目前正處大流行高峰(部分地方高峰剛過,有些地方則高峰剛到來),而最終都是進入地方性流行。因而春運首天(7日)全國鐵路、民航等共發送旅客3473.6萬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38.9%,恢復到疫前2019年同期的51.4%,反映消費以至經濟逐步回暖可期。
事實上,2023年首周,全球主要股市普遍造好(憧憬美加息步伐放慢,道指上周五勁彈700點或2.13%),內地更是股滙齊揚,滬指首周反彈2.2%外,而離岸人仔兌美元上周五更高見6.8311,較上日勁彈579點子,反映市場普遍認定復常後的中國經濟有望回穩。因此儘管本周將有多項去年12月的數據公布,估計因受前期疫情衝擊或仍差勁,但反而有機會是「(數據)愈差勁、(A股)愈好景」。原因是除憧憬疫控復常後可加快復甦外,亦將令監管層或加大刺激「穩增長、穩就業」力度。
本周公布的數據中,最受關注是12月金融數據(人行於9日至15日不定時發布),雖然保交樓及基建貸款投放似有所加速,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指出,百家典型房企在12月融資總量為1018億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內首次單月突破千億元),按月勁增84.7%,按年亦回升33.4%,因此市場預計12月新增貸款雖仍偏弱,但相信或有1.1萬億至1.3萬億元左右,而M2增速亦小幅回落至約12%(11月增速為12.4%)。由於海外需求回軟,12月進出口極可能延續11月差勁表現(按美元計進出口跌幅分別擴大至10.6%及8.7%),有券商估計12月出口約2984億美元,按年降幅再進一步擴大至逾12.2%。
另一方面,由於自12月以來,豬肉價跌而菜價漲,本周四公布的12月CPI或繼續保持2%以內溫和水平(11月按年漲1.6%),但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早前警示,考慮到當前海外通脹仍高位運行,容易通過生產、流通等多個環節向中國傳導,要保持高度警惕及關注通脹反彈的潛在可能性。
本周除關注開關後疫情會否反彈,以及各項重要經濟數據發布外(下周二統計局還會公布去年Q4及全年的GDP增速),二十大之後的首次省級「兩會」將於本周起相繼召開,因為今年是換屆年,各省市新一屆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將集中換班;同時各地如規劃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均可預示今年全國的GDP增速如何。截至7日為止,包括廣州、蘇州、武漢等11城市已公布2023年GDP的數值介乎5%至7%之間,可能透視今年全國經濟增速將不低於5%。今日亦有一個重要政治日程,就是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將在京開幕,官媒新華社昨發表題為《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文章,可預知有關今次會議的主題目標。
去年11月5日人行副行長范一飛涉嚴重違紀違法,成為二十大後「首虎」落馬,相信包括對金融反腐等的加大力度查處,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將是今次會議以至二十大的5年內任務之一。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大劉首置購壹環 租回舊愛呂麗君 |
上一篇: | 網易收購加國遊戲開發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