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為期13年的中國新能源車補貼正式退場,中金公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鄧學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由於補貼金額本已不多,新能源車整體銷量不會因補貼不再延期而受嚴重衝擊。他認為,投資者今年更應關注中國品牌之間的競爭加劇,因車企未來或須借減價搶佔市場份額。
內地新能源車補貼今年畫上句號,有車企已因此加價。事實上,該補貼金額早於2014年起已開始退坡,車企平均每車可獲補貼逐年減少。鄧學說:「我們平均測算下來,不同的車也就大概1萬元左右的貢獻吧,少了這1萬元,也不是特別影響到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消費的偏好。」
鄧學表示,內地消費者今時今日選擇把燃油車更換為新能源車,與補貼的關聯度不大,電價比油價低令用車成本大減,加上新能源車的設備令駕駛體驗更為便捷,才是車主換車的原因。
滲透率料躍升至40%
截至2022年底止,新能源乘用車在內地的市場滲透率約30%,中金料2023年進一步躍升至40%。即使消費者對安全性的憂慮與充電樁供應,仍是左右內地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的最大問題,惟鄧學相信,市場需求已由燃油車轉往新能源車,而車展所展示的新車也以新能源車為代表。
展望2023年,市場預期全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將會接近900萬輛,較2022年全年約600萬輛的預測銷量,仍有高速增長。不過,除整體增長數字外,鄧學提醒,不同價格水平的新能源車銷售情況亦值得留意。
中國新能源車過去數年成功快速滲透市場,推動力主要來自1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的低端市場,以及30至40萬元的高端市場,兩者滲透率現時分別達50%及35%,但中價市場近期也見發力。
爭逐擴至中階檔次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車銷量當中,很重要是來自10萬元到30萬元的主流大眾消費人群的滲透率提升。」鄧學發現,很多內地車企近期都加強該價格水平的市場份額,推出插電式混動及增程式混動車型。中價電動車滲透率已由原來的約10%,增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19%,2023年甚至有望觸及35%。
隨着各中國車企着力研發並推出更多車型,品牌競爭正在加劇。「現在的競爭問題在於,每一個檔次大家都在充分的投放產品。」他相信車企未來不得不藉降價來搶佔市場份額。
鄧學預測中國自主品牌之間的互相競爭,影響甚至會較特斯拉(Tesla)之前宣布在華減價來得更顯著。畢竟特斯拉在內地市場定價本身不低,減價後仍屬高價市場。
目前內地銷售的新能源乘用車中,高達八成都是中國品牌,特斯拉內地市場份額僅15%。與外資品牌相比,鄧學坦言中國自主品牌仍具領先地位和優勢,因在10萬元到30萬元級別,中國品牌性價比更佳,且本土化程度較強,40萬以上的豪華級別亦有理想(02015)及蔚來(09866)作為代表。
採訪、撰文:余倩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碳酸鋰產能釋放助降成本 |
上一篇: | 通關防外滙流失 中證監洗太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