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17日

SLB宜加強監管 籲設立KPI

近年綠色金融產品多元化,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LB)為未來增長主要動力。綠色債券須連接項目,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投放則更靈活,可用於公司一般融資需要,正因如此,有需要加強監察到底是否真正達標,建議發行這類債券時須設立關鍵績效指標(KPI)及清晰目標。

評級標準不一 外界困惑

富達國際可持續投資總監鄧業煒透露,近期市場波動,但七成內地受訪投資者期望投資決策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相信ESG具增長空間,資產管理會根據不同客戶需要及政策規定,開發更多元化的產品。

現時全球ESG評級機構標準不一,港大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鄧希煒提到,近期權威金融期刊Review of Finance學術文章指出,6間不同ESG評級公司結果各異,關聯性僅介乎38%至70%左右。他直言,有些評級機構量度過程粗疏,ESG三個範疇每項設2至3個項目,「任由公司自己去報或評級機構自己去看」;有評級公司着重減排,有的則關注污水處理或廢物回收,而S(社會)方面指標分歧更大。外界對ESG感困惑,因為連ESG信用評級公司未必有準則,期望監管及上市公司披露細則更透明。

他又稱,目前注重從減排方面推動碳中和,亦值得推進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概念,如種樹或企業某技術可幫助其他公司減碳,「除了監管外,亦可給予企業更多甜頭。」有初創企業已開始研究如何利用區塊鏈等技術,量度公司製造多少碳及減碳,幫助公司自動披露,增加透明度。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