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11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本港網絡釣魚個案連升四年

生產力促進局轄下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去年共處理7725宗網絡保安事故,較2020年減少7%,惟網絡釣魚個案增加7%,數字連升4年,佔整體網絡保安事故近半(48%),當中七成涉及電子商貿或網上銀行。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指出,警方去年共接獲363宗涉及假冒郵遞服務的釣魚詐騙個案,比2020年多出25倍,涉款563萬元;另有352宗個案涉及假冒金融機構或電子支付平台,受害人一共損失2000萬元。

騙徒買加密幣洗錢避追查

范俊業稱,騙徒主要藉虛假電郵、短訊,或者假冒銀行職員、執法人員,誘使受害人交出敏感資料,從而轉走受害人資產。部分騙徒會購買加密貨幣和虛擬資產以洗黑錢,增加警方追查難度。

殭屍網絡為僅次於網絡釣魚的網絡保安事故,佔整體45%,當中一半源自國際網絡犯罪平台「雪崩」(Avalanche)。生產力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兼HKCERT發言人陳仲文提到,殭屍網絡的個案數目按年跌16%,估計跟2020年全球最大殭屍網絡之一的Necurs被35個地區聯手搗破有關。

展望2022年,網絡釣魚、勒索軟件等仍是主要資安風險,黑客除了把受害人資料上鎖,從而勒索贖金之外,亦會隨時假扮受害人,進一步欺詐其客戶及業務合作夥伴,或者發動DDoS(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等。

陳仲文指出,隨着加密貨幣和元宇宙興起,黑客入侵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錢包資料外洩、藉免費發放虛假非同質化代幣(NFT)進行釣魚攻擊,甚或盜用虛擬化身等資安問題不容忽視。此外,黑客也可能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科技,虛構名人錄像和聲音以散播虛假資訊,或假冒他人參與重要網上會議。

范俊業不諱言,元宇宙的用戶身份隱密度高,加上跨地域特性,勢必增加網絡詐騙風險,並為警方追查案件帶來挑戰。陳仲文同時提醒企業及早制定措施,以應付涉及新興科技的保安風險。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