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6日

黃岳永 科網人語

印度如何培育企業家?

城內風雨飄搖,不少大型活動被取消,但部分仍能如期舉行。本周我便有幸主持香港科技大學、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和印度駐港總領事館聯合舉辦的討論講座,探討中國、印度及香港三地對企業家培養及異同之處。

很多人對印度企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外判中心。憑着良好的英語能力及與歐美的密切聯繫,再加上印度政府大力支持下,九十年代開始,印度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的IT外判中心,其後更發展至其他後勤服務如電話服務中心等。約十年前我與幾間印度科技公司合作,他們的遠見和努力工作的態度,仍令我印象深刻。

如今印度已不單是全球外判中心,更培養出不少獨角獸,例如印度行動支付龍頭Paytm,出現短短幾年便改變了當地支付模式,創辦人Vijay Shekhar Sharma更表示下一步想擴展至美國。

勇於嘗試 毋懼失敗

印度企業家的成功,相信是歸功於他們敢與世界的接觸、願意承擔艱巨任務及可能失敗結果的創業態度。

這種態度亦可在印度的年輕學生身上看到,大學內便有不少活生生例子。他們努力學習的同時,亦善於利用每一個機會,如在課堂上會積極與講者交流、交換通訊方式、尋找改善的方法。每每見到他們不遺餘力抓緊機會學習及發展人脈之時,我都希望本地學生能夠被「傳染」一二。

話說回來,在上課時我喜把「屬性」完全不同的學生分為一組,例如「男和女」、「本地和外國」、或者「工程系和商業系」等等,同學更需擔任不同的角色扮演如CEO。可能有人會說這樣會降低工作效率,但世事就是如此,大部分人都沒有選擇隊友的奢侈機會,只能與不完美的拍檔合作。

有趣的是當本地學生和外國學生(如印度人)放在一起,雙方都會認為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一方,對方則是坐享其成的free riders。一般情況下,我都會勸他們試幾個星期,磨合一下再看看,因為他們通常於一段時間後,便會逐步欣賞對方的做事方式,團隊精神亦慢慢成形。畢竟相對於lost in translation的一見鍾情,透過敞開心胸、體驗和反思的理解方式更能長久共處。

自本學期開始,不只是大學生,幾乎全個香港都處於看直播多過煲劇,晚晚憂心不能安眠的狀態。對教授和學生而言,學期的開始並不是教育學習,前者忙於出街「執仔」,後者則尋找保護同學,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如今多間大學宣布提早結束今個學期,不少海外學生亦返回故鄉,但這不代表可以停止學習。當氣候變化加劇,國際政經環境快速改變,更需要快速靈活地學習如何應對急速變化,分辨是非黑白。作為年輕企業家,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經驗中反思及成長,會成為日後成敗關鍵。

黃岳永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