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
近日社交平台哀鴻遍野,事關日本政府自本月起實施《住宅宿泊事業法》,當地八成民宿面臨被取締,Airbnb隨即把這些房源下架,令很多預訂了暑假民宿的香港旅客,昨天開始陸續收到「被取消」通知,行程大失預算。事件反映「共享經濟」所面臨的法規風險,惟長遠來說,日本這次要求民宿必須註冊及符合消防、衞生等標準才可營業,其實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相比之下,香港政府對於的士行業、工廈劏房等領域的改革和規範仍停留於「得個講字」,魄力方面明顯給日本政府比下去,難怪不少科網中人都戲謔香港政府可算是亞洲區當中最落後於時代。
「民宿」(Minshuku)本身是日文名詞,相當於英文的Homestay(家庭寄宿)或B&B(Bed & Breakfast小型旅館),通常是家庭式小規模經營,最典型是把自己的住所劃出部分面積用作出租,有別於由大企業營辦的酒店。日本的民宿歷史悠久,最早在十五世紀戰國時代,闖蕩全國的武士和浪人除了光顧大型客棧,也會在鄉間入住民宿。及至近代,日本民宿零星散布於偏僻旅遊區,例如山中或溫泉區,但由於缺乏宣傳推廣渠道,只有識途老馬及旅行達人才懂得門路,民宿在全國的規模一向有限,政府對之也沒有特別監管措施。
日規範Airbnb顯魄力
直至Airbnb這個來自美國矽谷、成立於2008年的房間預訂網站冒起,能讓任何人把單位或房間放上該網站招租,接受全球各地旅客預訂,一下子為日本的民宿帶來強大宣傳和經營工具。恰逢該國2011年發生「311大地震」後進一步開放門戶,加上日圓滙率持續偏軟,令每年訪日旅客由2008年僅800多萬人次,增至去年接近2900萬人次;而全國民宿數量也由1萬多間,急增至現時逾6萬間。當然,大量廉價民宿湧現,亦屬吸引旅客去日本之一大因素,兩者可說相輔相成。
一方面,有別於香港人「愈住愈迫狹」,日本在「少子化」趨勢下,不論大小城市或鄉間都有不少家庭住得頗闊落,把部分房間放上Airbnb出租既可幫補家計,亦能為一些退休在家住戶提供「世藝」。另方面,民宿興旺逐漸吸引外國投資者入場,當中很大部分來自香港,原因是很多人負擔不起本港高昂樓價,相反在東京和大阪分別只需約200萬或100萬港元,便買到一個四四正正的數百方呎細單位,然後放上Airbnb出租並委託中介公司打理,每年回報率可達5厘以上。
然而,民宿在日本如雨後春筍爆發,也構成不少隱患:一、民居和住宅區的設計原非用作接待大量旅客,在消防和衞生等方面缺乏保障。二、大量旅客湧進住宅區,令街坊不勝其擾。三、民宿經營不受監管,難以確保服務水平,例如有些「黑心民宿」隨意取消預訂或坐地起價,甚至有經營者性侵住客。四、民宿不但在消防、勞工等方面欠缺規範標準,而且毋須繳稅,對正規酒店業構成不公平競爭,令後者生意難做。
香港投資者大失預算
有見及此,日本政府經過約兩年研究及諮詢後,去年通過《住宅宿泊事業法》,並將於本月15日起正式執行。該條例要求所有民宿業者必須向政府註冊登記,在消防、衞生、安全等各方面符合標準,才可在住宅經營民宿,同時每年開放日數不可多於180日,個別地區還有特定限制(例如京都只准每年1月至3月提供民宿服務,東京部分地區民宿僅可在周末營業,藉以減少對街坊構成滋擾)。
因應新措施,Airbnb本月初已把該網站上接近八成日本民宿房間下架,令總數由逾6萬急降至1萬多間,並由昨天開始向已經預訂「下架民宿」的旅客發出「被取消」電郵通知。除了旅客受影響外,首當其衝是來自海外的民宿投資者,特別是香港那批個人投資者,原本如意算盤是花百多兩百萬港元,在東京或大阪買個細單位用作Airbnb放租,每年坐享5厘以上回報;但現在面臨新法例,即使所在地區准許經營民宿,每年可營業時間也大減一半至最多180日,隨時還須投放一大筆錢用作改裝以符合消防和衞生等標準,原先的賺錢大計現在恐怕「計唔掂數」。
再次印證一窩蜂風險
不過長遠而言,民宿規範化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對於經營者、旅客及旅遊業持份者都屬好事。這亦反映投資者一窩蜂投身於各種新經濟商機之時,亦應有心理準備要面對法規監管和行業環境變化等風險,食得鹹魚抵得渴。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檳經濟泡沫爆破,日本一直予人暮氣形象,惟今次成為全球首批修改法例對民宿施以規範的國家之一,顯示該國在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推動下,似乎有點新氣象,起碼不會無了期「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相較香港朝野對於改革的士行業、規範網約車、整頓工廈劏房以至開拓土地、擴大醫療容量等等議題已經討論了N年,從來只聞樓梯響,較諸日本明顯遜色。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瑪莎拉蒂被扣 車主向一哥索償 |
上一篇: | 美「息」當前 人行搶先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