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9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港元何懼 供樓有憂

港元滙價急跌,反映資金快速流出,令部分投資者「安已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Norman)昨天着緊開腔以〈港滙轉弱何懼之有〉霸氣標題寫blog,冀穩定市場信心。事實上,儘管港滙插水,但HIBOR(銀行同業拆息)依然穩步回落,顯示本港資金仍然充裕,短期內確實「無懼」。然而,資金所謂「充裕」與否,完全取決於供與求;農曆新年期間新造按揭減少,加上新股IPO偃旗息鼓,都令資金需求暫時放鬆,第二季才會見真章。今年隨着聯儲局加息,港美息差擴大將引致資金進一步流出,而「北水」未必足以填補,港息「正常化」力度不容低估,供樓者要做好心理準備。

港美息差擴水浸見收歛

正如陳德霖指出,自從2009年美國實施QE量寬以來,近10年間有約1300億美元(約1萬億港元)資金流進香港,既令本港資產市場「水浸」,也讓港滙持續偏強,去年之前一直貼近(每美元兌港元)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然而,美國聯儲局2015年底恢復加息,至今已動手5次,聯邦基金利率由0至0.25厘,加到目前1.25厘至1.5厘。這令美元息率較之港元息率愈來愈高,即所謂「息差擴大」,吸引大批資金「流出」(由港元換回美元)。在這期間,本港銀行體系結餘由2015年高峰期逾4000億港元水平,回落至目前不足1800億港元,反映「水浸」程度顯著收歛。

除了聯儲局加息之外,美國特朗普政府去年推出大規模減稅方案,加以近日環球貿易戰驚魂帶動避險情緒,都令資金不斷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而本港身為亞太區主要資金「儲水站」,當然難免被「抽水」。這些因素結合起來,致令港滙自去年11月起急劇轉弱,本月初至今更可謂快速插水,愈來愈接近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

HIBOR雖低企次季見真章

誠然,正如陳德霖昨天強調「希望市場人士不要誤會金管局不願看見港元轉弱」,從市民福祉和本港經濟健康角度看,港滙轉弱並不一定是壞消息。皆因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資金供應最理想情況是「剛剛好」,既不匱乏也不滿溢;否則若然資金過分「水浸」,亦會導致過度投資、通脹升溫、資產價格過熱、金融風險積累等負面效果,就像香港過去幾年的情況。

不過,我們對於港滙轉弱「樂觀其成」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不致於衝擊聯滙制度及本港金融穩定,避免重演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般災難。在這方面,陳德霖大派定心丸,強調本港「銀行和金融體系的防震能力已大大提高」,包括外滙基金坐擁超過4萬億港元資產,身為「超級找換店」隨時可以「應付極端情況下的大額資金兌換和流走」。

事實上,反映本港資金充裕程度的最直接指標是HIBOR,近日也持續穩步回落;3個月HIBOR由本年初1.3厘高位,回調至昨天1厘水平。這反映儘管資金流出,但目前市場儲水仍舊「夠用」有餘,並未出現資金短缺而搶高拆息的情況。但需要留意,上月農曆新年至今地產商推盤步伐放緩,令新造按揭減少,再加上新股IPO轉靜,都讓資金需求暫時受壓。待第二季樓盤和新股市場恢復熱絡,HIBOR屆時才會見真章。

一般估計,聯儲局今年起碼再加息3次,港元息率若不跟隨,息差進一步擴大勢必加劇資金外流。相當於本港「央行行長」的陳德霖昨天已經表白心跡,講到明「我們是期望在港美息差擴闊的環境下,港元流入美元,觸及7.85水平,金管局出手,貨幣基礎逐步縮減,為港元利息正常化提供條件」。

換言之,陳德霖腦海中已有路線圖:美國加息→港美息差擴闊→資金流出→港滙轉弱(觸及7.85水平)→金管局出手(發行外滙基金票據)→最終實現「港元利息正常化」。何謂「正常化」?即是結束過去接近10年「超低息」環境。那麼金管局為何還未「出手」?皆因港滙還未「弱」到Norman Chan心目中的水平,即是7.85弱方兌換保證。

息口正常化按揭負擔增

難怪這篇網誌昨天下午發表後,港滙進一步應聲下插,首次跌穿7.84,創2005年設立雙邊兌換保證以來新低。事關市場人士已從網誌明確得悉Norman底線,原來他要等到港滙插至7.85「最弱水平」才出手,可見其「胃口」有幾大,這亦反映其身為「央行行長」對於環球及本地市場訊息的掌握和研判。

由此看來,HIBOR今明兩年的回升力度恐怕不會太過溫和,過去10年超低息超長蜜月期必將告一段落,甚至重演「追落後」加息(港元加息幅度超過美元)。總的來說,本港金融基建遠較九十年代穩健,再加上祖國北水後援,除非環球市場吃了「一日冚包散」,否則現正揭幕的港滙走弱及「利息正常化」周期確實不足為懼。然而,供樓人士必須準備好接受利率顯著回升,以800萬元樓價、六成按揭、25年供款期、H+1.3厘按息為例,HIBOR若由1厘升到2厘,每月供款將由2.1萬元增至2.4萬元,額外增加約3000元開支,莫怪「攞命陳」沒有預告「攞你命三千」。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