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早半年前,本港掀起一股買日本樓熱,不同報章報道投資日本樓回報高,「入市」費用便宜,惹起不少年輕人到日本買樓的興趣。一時之間,買日本樓的書籍魚貫而出,不少日本房地產公司與香港夥伴合作到港介紹樓盤,好不熱鬧。可是,日圓滙率過去半年下跌了近10個百分點,若以日本樓每年回報達5至7厘計算,早出手會不會已算損手呢?
偏僻地方樓盤不宜
購買日本樓的種種手續,坊間已有書本講解,在此就不再詳述了。到旺角及灣仔逛逛,發覺日本樓仍然有價有市,有些網上的仲介公司,現在還開了門市,有職員介紹樓盤。看到大大的橫額寫着「30萬港元當業主」,筆者也被吸引,就趨前看看是什麼盤。
仔細看看,發覺其實最便宜的,都是在九州、北海道等地區,雖說是鐵路沿線,但是也頗為偏僻。據在日本地產代理工作的朋友說,外國人到日本買樓,有愈來愈旺的趨勢,其中不乏台灣(日語實為台灣第二語言也)及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多了買家進場,東京、大阪等地區的樓價自然推高,所以最近要在大城市找便宜貨,是難上加難,只得30萬元的,就要到九州等地方了。
30萬元「入市」,聽來很吸引,但是潛力如何呢?最近讀過一些關於日本人投資房地產的書籍,發覺日本的作者都建議首次投資的初哥不要找偏僻地方的樓盤。理由很簡單,日本人口增長率接近負數,移民規限又嚴格,偏遠地方的回報率看似很高,但是空置率也不低,買了單位但是找不着長期租客,埋單時蝕本機會就大增了。相對之下,大城市的樓盤供應不斷增加,所以日本投資者都集中在東京及大阪等地「尋寶」。
不毛之地熙來攘往
東京將於2020年舉辦奧運,大興土木在所難免,即使奧運不賺錢(悉尼奧運及雅典奧運都是大蝕收場),日本還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看好後市下,在東京近郊的地區新樓盤隨處可見。筆者不久前到日本探望朋友,於涉谷乘坐東橫線往西走至武藏小杉,發覺以往的不毛之地,現在居然熙來攘往。
朋友說:「你有沒有留意剛才你坐的火車,乘客的衣着舉止都與池袋、新宿的不同?由涉谷開始坐特急,每個站都是發展項目,超市、健身中心齊備,有很多回流的日本人都住在這幾個站。我住的公寓也是2013年才落成的。」
日本人要麼就丟着不理,要麼就一窩蜂開發,鐵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的樓盤放租,一下子就全都住滿上班族了。特急列車停站的,樓價固然會提高不少,但是與特急差一站的,其實也有很多「荷包緊」的上班族在搵盤。要到日本買樓的讀者,不妨多到東京大阪的近郊視察,何必大費周章到四國的鄉下買呢。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