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
本港最近一項調查指出,近八成受訪男士即使出現病徵也不會立即看醫生。這現象不是香港獨有。數十年來,醫護人員都有同樣觀點:男士不願看醫生。不少調查顯示女士看病率也是比男士高;在全科診所的記錄裏,女病人也比男病人多。最廣被接受的解釋是男士自視剛強,認為每事看醫生(「郁吓」便「求診」)不夠「丈夫氣」。「我不會病倒的」、「小事而已」、或「自己會好的」便成了不看醫生的藉口。
這是真的嗎?這是事實的全部嗎?外國一些研究卻質疑「病人看病具性別差異」這命題。我們不妨看看其中三篇在基層醫療體系內的研究報告,看清究竟男女之別是怎樣的。
在1998年發表的蘇格蘭報告,研究人員家訪了八百五十三位三十九歲和八百五十八位五十八歲居民,詢問他們在一個月內有否患過任何三十三項常見的輕微病徵,和有否因而看醫生。在所有受訪者中,女士患有病徵或看醫生的比率都比男士高。若果只分析曾有病徵的人,男女的整體看病率則沒顯著差異,男女的分別只在幾項個別的病徵。
在三十九歲群組裏,女士較多患胃痛,但患胃痛的病者中,男士較多看醫生;這組的女士則較多因頭痛看醫生。在五十八歲群組裏,較多男士患氣促、喘鳴、和耳朵問題;但因有病徵而看醫生的,男女沒有分別。
讀者或會質疑以上的調查為何只收錄三十九和五十八歲人士。這調查本是一個「隊列研究」,即跟隨一個或多個群組的人一段時間,搜集其間發生的變化。研究人員在1987至1988年間挑選了十五,三十五,及五十五歲人士代表少、青、壯年為目標群。這選擇可使數據比較統一,但有潛伏的偏差:數據亦未必能引伸到其他年歲的人。
整體與個別
且另看一個大型的調查吧。該調查分析了2010年的英國全科數據庫,包括來自四百四十六間診所的近一百九十萬男病人和一百九十萬女病人。女士在這年內的看病率比男士高32%,主要病患是和生殖系統有關。即使扣除這些病,女士看病率仍比男士高。但五十八歲或以後,男女的看病率則只相差8%。居住在富裕地區的女士的看病率亦比較低。若細看個別病患,男女的差異就更微,例如心血管病和扣除生殖系統病後的抑鬱症,正在服藥的男女比例(依次序)是9.5比10和9.2比10。
以上兩個調查顯示女士多些病痛,多些看病。但就個別男女也可有的病患,男女看醫生的比例分別不大。這兩個英國的調查有兩個好處,其一是排除了經濟的影響,因為在英國看全科醫生是免費的,其二是少漏網之魚,那裏的病人不可直接看其他專科醫生,定需全科醫生的轉介。故此,它們的結果會較準繩。
未能一錘定音
要進一步了解男女因個別病患看醫生的行為,一個系統分析便搜羅了至2008年的醫學文獻,最後從逾四千份來自世界各地的報告中,篩選出十五篇關於背痛和十一篇關於頭痛的調查。在男女看病率這方面,這些調查所得出的結果分歧很大。
就背痛而言,男女的看病率比例最低是0.6,最高是2.17。因頭痛看病,男女的比例是在1.1至2.72之間。對於這兩種痛症,多份調查都不能證實性別和看醫生有關連。系統分析的結論是:沒有一致的證據說女士比男士較會因背痛或頭痛看醫生。較多女士看醫生是事實。女士較男士多傾向看醫生;但反過來說,男士較女士不願看醫生,這說法卻未必對。
由感覺不適到去看醫生,期間的過程可長可短、可夷可陂,被許多因素左右。這些因素包括了年齡、家庭收入、文化背景、過往經歷、對病徵的認識和感受等。「男性剛愎,女性善感」大致上可能對,但不足以解說男女看醫生有別。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www.hkcfp.org.hk
參考文獻:
Hunt K, Adamson J, Hewitt C, Nazareth I. Do women consult more than men? A review of gender and consultation for back pain and headache. J Health Serv Res Policy. 2011 Apr;16(2):108-17.
Wang Y, Hunt K, Nazareth I, Freemantle N, Petersen I. Do men consult less than women? An analysis of routinely collected UK general practice data. BMJ Open. 2013 Aug 19;3(8):e003320.
Wyke S, Hunt K, Ford G.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nsulting a general practitioner for common symptoms of minor illness. Soc Sci Med. 1998 Apr;46(7):901-6.
撰文 : 溫煜讚醫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睇波熬夜慎喝提神飲品(上) |
上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