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0月4日

占飛 忽然文化

黃金時期

「J-pop」這字最早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日本電台J-WAVE所創。那段期間的前後,確屬J-pop黃金時代,單單看香港所受影響,在八十至九十年代,不少本地流行曲都改編自日本歌。著名的其中一例是陳慧嫻的《跳舞街》,此歌曾出現「鬧雙胞」事件,同一首曲譜有另一版本:林志美的《勁之夜》。前者較後者更受歡迎,多得陳慧嫻演唱時非常活潑,還有更重要功臣、填詞人林敏驄:「何月娣、陳步禮、吳縣濟、倪淑輝、司空敏慧……」看似無厘頭卻又使人印象深刻的歌詞,唱出各路人馬合體跳舞的熱鬧景象。

《跳舞街》出自日本歌手荻野目洋子的《ダンシング.ヒーロー》(Eat You Up),其實這歌並非完全「日本貨」,因它改編自一首同名、英國歌曲。此外,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改編自河合奈保子親自創作的《ハーフムーン.セレナーデ》;陳慧嫻的《千千闋歌》與梅艷芳的《夕陽之歌》亦曾鬧雙胞,此曲改編自近藤真彥的《夕焼けの歌》;張學友的《李香蘭》,改編自玉置浩二主唱兼作曲的《行かないで》。九十年代,日劇當道,也使不少主題曲廣受全球影迷喜愛。

硬件發明

在軟性音樂以外,日本在硬體上引領全球音樂潮流,包括讓人隨時隨地可聽音樂的Walkman、Discman,皆由日本的Sony最早推出市場,卡拉OK就不用說了,Karaoke本是日語合併字,「kara」意謂「empty」;「oke」是「orchestra」簡寫,即是「空的樂隊」。

千禧後,日本當然仍有很多出類拔萃歌手,像中島美嘉、平井堅……但風頭慢慢被勁敵──「韓國隊」蓋過。

今年以來,日本動畫主題歌為「日本隊」扳回不少全球目光。在這裏要稱讚的是,日本動畫產業之成熟,不單故事內容好、畫功一絕,往往連主題曲,甚至插曲旋律都非常動聽,細節決定成敗,是大和民族軟實力的精明之處。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