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28日

松花芥子 視線所及

珠江三角洲來歷

2016年國務院提出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廣州、深圳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從那時開始,香港與澳門就融合到國家發展大局,與珠江三角洲9個城市,共同建設大灣區,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之間互利合作。

從地理上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完全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疊,是延續千年的廣府文化核心之地。

不過,珠江三角洲作為地理名詞,出現的歷史其實很短。1915年,瑞典工程師柯維廉(G. W. Olivecrona),受曾任海軍總長的譚學衡之邀,到廣東治水,在考察珠江流域的西、北、東江之後,他在珠江下游羚羊峽口外、廣利圍平原發現了埋葬的牡蠣殼,說明羚羊峽附近曾被海水淹沒。

由此他提出,廣州至澳門一帶平原曾是海灣,後被西、北、東江泥沙堆積為三角洲,遂將這片平原取名為「廣州三角洲」。

之後,有外國學者對香港和廣州之間的河口灣和三角洲進行考察,著文稱其為「珠江三角洲」。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因其堆積平原很薄,僅1至2米,所以認為珠江河口不足以被稱為三角洲。

1937年,中山大學教授吳尚時,在廣州珠江南發現了七星崗海蝕地形、赤沙滘東面海蝕地形、古沙堤等沖積地形。10年後,他發表長篇論文,力證珠江三角洲存在。

同一年,珠江水利局向民國水利部申請辦理珠江正式命名立法手續,珠江(廣州城至入海口段)與西江、東江、北江總稱為珠江,「珠江三角洲」從此成為大家現在都熟悉的名詞。

為珠江三角洲形成提供了實質證據的七星崗,於2020年建成了七星崗古海岸遺址科學公園,開放供遊人參觀。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