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
客家先民從中原遷移往南方,最早是漢武帝平定南越國的時候。不過,真正第一次大遷徙發生在晉元帝時,就是歷史上著名「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唐末藩鎮割據,黃巢、王仙芝作亂,引發客家第二次大遷徙,閩粵贛邊人口激增。
第三次大遷徙發生在宋高宗南渡,直到南宋滅亡。此時湧入南方的中原氏族,大量定居在歸善,即現在的惠州。這裏是客家人最早進入嶺南生活之地。
客家文化,作為中原漢族文化分支,將麒麟視為吉祥物。凡是麒麟所踏之處,皆有祥瑞之氣,所以有「麟趾呈祥」之說。
惠州小金口麒麟舞,又名舞麒麟,是客家人從北方帶到南方的民間藝術表演,明代嘉靖年間發祥於中原並流傳至此。麒麟由兩人操控,一人舞頭、一人作尾,在鑼鼓、嗩吶伴奏下模仿麒麟起居、梳洗、巡城、採青、吃青等動作,以達至驅邪避害、迎瑞納福等農耕社會對平安吉祥的內心期待。
小金口麒麟舞表演分「沙仙戲麒麟」、「沙仙馴麒麟」、「麒麟拳術表演」三大部分。「沙仙戲麒麟」內容為麒麟覓食、遇到沙仙,發現其手上的「青」,沙仙以「青」不斷逗弄麒麟;「沙仙馴麒麟」內容是麒麟為得到「青」,不斷與沙仙追逐,沙仙趁其不備低頭搶「青」時,騎在麒麟身上,麒麟反抗,沙仙奮力按住麒麟頭和身子,多次嘗試後終於馴服麒麟;「麒麟拳術表演」主要以南拳繫十字門為主,以及各種刀槍棍兵器武術表演。
「小金口麒麟舞」因有500多年悠久歷史,加上其誇張、詼諧逗趣和戲劇性舞步,在2009年入選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