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22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天有可測風雲

踏入9月,香港接連遭遇破壞力強勁的自然災害,在市面造成嚴重影響。9月1日,颱風「蘇拉」從香港南面近距離掠過,天文台發出5年來首個十號颶風訊號。「蘇拉」襲港前,天文台準確預測其路線,早早提醒市民做足防風措施。

 

6天後,在近乎無預警情況下,晚上出現徹夜不停的黑色暴雨,最高峰時每小時降雨量158毫米,破天文台自1884年以來紀錄,多區嚴重水浸,把市民殺個措手不及。

北宋名臣呂蒙正的《破窰賦》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香港這兩場風災和雨災告訴大家,暴雨和颱風均可測,只是時間上大有分別。

極端天氣接二連三,而且對香港的破壞力也不容小覷,很多人自不免質疑天文台和政府有沒做好防範和善後措施。尤其是9月7日突如其來的超級黑雨,絕大部分市民都沒戒備,眼看着貌似尋常的綿綿夜雨,不消一會演變成水淹商場街道的破紀錄暴雨。

天文台及氣象專家在災後就此作出解釋,從氣象預測來說,現有科技可推測到颱風走向路徑,加上全球衞星監察,有關氣象部門的確能有把握地預視颱風路徑和強弱程度;與之相比,暴雨可在3小時內快速形成,降雨位置和範圍都有很大隨機因素,作出準確預警極之困難。

災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記者會上,提出是次黑雨是「500年一遇」的說法,受到一些網民調侃,認為天文台只有139年歷史,何來500年的數據參考可供比對。

「500年一遇」暴雨的說法,其實並非聽起來那麼荒謬和信口開河,而是有其研究根據;透過已知的降雨數據,用統計學中「曲線擬合」的方法,是可以推算出極端降雨的回歸周期。「500年一遇」用這種統計學方法推測所得,而不是真的對比過以往數百年所有雨量資料。

2023年推前500年為1523年,亦即明代嘉靖二年,那時對天氣現象也有一定研究。明太祖朱元璋早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已在北極閣山(位於現今南京市玄武區)建造觀象台(又名欽天台),上設渾天儀、簡儀、圭表等天文儀器。

一些比較簡單的天文相關發明,例如測量風向的儀器,歷史更悠久。從甲骨文的記載可見,遠在商朝已有一種名叫「俔」的裝置,將附上鈴鐺的羽毛或布條繫在風竿上,當風吹過,就會聽到聲音和辨別到風從哪裏來。去到東漢,發明渾天儀、地動儀等裝置的大科學家張衡(78–139年),製作了「相風銅鳥」,置於高台之上。顧名思義,相風銅鳥就是銅製的雞形或烏鴉形裝置,通常頭部重尾部輕,隨風轉動,鳥頭指着的方向,就是風的來源。歐洲小屋屋頂常見的測風鳥,原理和造型跟相風銅鳥很像,可是比中國晚了近800年、公元九世紀才開始在教堂頂端得見。

「一遇」時間縮短

話說回來,香港夏季受颱風吹襲是必然現象,皆因位處華南沿岸,南面向海無遮無擋,而自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連「蘇拉」在內天文台總共發出過17次十號颶風訊號,當中又以六十年代最頻密。香港在六十年代共有6次十號風球紀錄,當中最讓港人「刻骨銘心」的颱風,非1962年的「溫黛」莫屬。

「溫黛」被認為香港歷來最兇猛且引致最大損失和傷亡的颱風,天文台記錄得高達每小時259公里陣風,而且「溫黛」吹襲時正值潮漲,令香港多處水位暴漲,吐露港一帶更加湧高5米。根據一些當年住在沙田區的市民回憶,海水隨颶風淹至,他們從沙田舊墟急急避難跑到沙田火車站,一回首整個城門河邊的沙田變成海洋。其中白鶴汀村(現沙田帝都酒店附近)死傷枕藉,部分村民走避不及,風暴潮一到給活活淹死。「溫黛」最終造成183人死亡或失蹤,超過7萬人流離失所,是迄今為止香港傷亡最慘重風災。

說到近年十號颶風的經驗,相信很多人對2017、2018年先後吹襲的颱風「天鴿」和「山竹」,記憶猶新。「天鴿」導致小西灣、鯉魚門、城門河多處出現嚴重海水倒灌,有停車場完全被淹浸,屋苑地下變為鹹水游泳池一般,城門河近20米寛的單車徑和公園更一度消失於洪水中。

另一方面,本港愈來愈多商廈和住宅採用玻璃幕牆,當超強颱風殺到時,玻璃不勝負荷。紅磡區有大廈成為重災區,被吹爆大量玻璃,猶如經歷過炮火蹂躪。

隨着全球暖化加劇,水平線整體升高及海水升溫讓颱風能量增強,導致極端天氣變得頻密。像「溫黛」這種超級颱風,過去數十年才「一遇」,以後可能隔年甚至每年「一遇」。惡劣天氣大大影響人類生活,與此同時,我們的建設和預防機制,又是否已準備好面對這種劇烈的氣候變化?緊接而來的風災雨災,可能不純粹是巧合的天文現象,而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警號和回應。如再不好好應對氣候變化,學會與大自然共存,終有一天自然環境會極端到讓人類無法生存下去。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