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
「考古」之旅第二站,爸爸的母校──西關培正小學和廣州市培正中學。
廣州培正是百年老校,一八八九年,由三位華人基督徒創辦,學校歷經戰亂,校園幾度遷址,校名亦改了好幾次,今天的廣州市培正中學,是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爸爸憶述,當年培正是私立學校,非一般平民子弟能入讀,爺爺在廣州做門鎖小生意,家境並不富裕,但總算有點積蓄,為了讓獨生兒子接受最好教育,千方百計把他送進名校,由小學到中學,一直就讀培正,老一輩廣州人形容培正學生是「馬騮頭」,聰明好動通山跑,完全符合他少年時的人物個性。
位於越秀區的培正中學校舍,仍舊保留昔日古典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紅牆碧瓦,七萬多方米校園內古榕成蔭,碰巧周末,不少學生身穿運動服回校參與活動。爸爸在校園外探頭探腦,保安員詢問來意,見我們也沒什麼不軌企圖,便准我們到「美洲華僑紀念堂」前的小空地拍照留念。爸爸記得,紀念堂對面建築物原是科學實驗室,現已改建成圖書館,大樓後面有足球場、演講廳,還有學生宿舍。培正應是廣州最早期私立寄宿學校,當年寄宿生活多姿多采,他還記得如何偷偷溜出校園,跟同學四處「探險」,到附近小店買東西吃。
培正校徽中間的書本圖案承載着「至善至正」四字校訓,爸爸說:結合了《聖經》教訓和儒家思想,《大學》中的「止於至善」,是知識分子終極追求的目標。
經歷百年滄桑,廣州培正校名完整保留,校訓、校徽、校歌亦沒改變,在內地算是異數,香港培正同根同生,「善正」辦學理念亦得以傳承。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口頭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