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
看教育電視是港人成長的重要回憶,沉悶課堂中難得有喘息時間,碰上有趣的節目,印象特別深刻。例如《細菌大王》,它擁有超過30個角色,以有趣的泥膠定格動畫拍攝,不少人一看再看,長大後仍會記得如一串魚蛋的霍亂菌、有大肚腩的結核菌、長着長鬍子的黑死病細菌。
背後創作者、人稱「成哥」的黃玉成對此很意外:「不敢說為此自豪,我只是盡力做好自己工作。」
成哥一直有個動畫夢,卻為了生計在香港電台默默耕耘多年,名字偶爾在片尾飛快掠過,要不是《細菌大王》,沒多少人會留意他,這作品走紅後帶來不同的工作機會,人到暮年,他終於能放心追夢。
成哥從小熱愛漫畫,在課餘時間不斷繪畫,幻想有天能創作自己作品,但在香港要以畫漫畫維生,非常艱難。他起初做廣告設計,1982年看到一家來自台灣的動畫加工公司聘請助理,製作迪士尼的菲林動畫片、《藍精靈》等系列——原來這些動畫送到香港時並不完整,只有主要畫面的原畫,必須請人根據原畫逐格補上連接動作,然後上色,給攝影師拍成動畫在電視播放。
「這工作很新鮮,我就去應徵,可說是本地第一代動畫師。」成哥回憶說。邊學邊做,他萌生成為動畫師的念頭,每月1200元人工,他儲起200元,一心到日本學畫動畫。可惜隨着香港的動畫製作北移,兩年後公司解散香港員工,一眾動畫助理轉到電視台製作《成語動畫廊》系列,擔任導演,繪畫部分則交到內地進行。「我喜歡畫畫,做導演興趣一般。」因此他轉到新藝城擔任光學動畫師,為電影製作片頭,加上閃亮的特技效果,不久新藝城也結業,他獲發遣散費,剛好籌足到日本學費,但此時港台招聘動畫師,讓他改變計劃。「教育電視有很多動畫,仍會用膠片一手一腳繪畫,是我想做的事。」
從1988年開始,一做32年,成哥見證動畫技術不斷進步。「九十年代開始電腦化製作,主要做3D動畫,那時電腦不像現今先進,塑造一個角色花個多星期;到九十年代尾,電腦製作的2D動畫開始流行,我轉去做2D,用的是朋友所寫、還未出版的電腦軟件,除了畫線還可塑造水墨筆觸,很適合教育電視中文科,做一些水墨動畫吸引小朋友看。」
共兩集的《細菌大王》是成哥1992年作品,剛巧負責定格泥膠動畫的同事被安排上電腦動畫課,這個計劃才落入他手中。「那時港台要為節目加入中文字幕,我學過倉頡輸入法,就被留下來。做泥膠動畫沒特定要求,他們覺得我可應付。」
動畫是先有劇本後創作,指引不多,單是設計角色已絞盡腦汁,他沒經驗,起初做得很辛苦:「所以每個公仔都很古靈精怪。」過去的泥膠動畫只得一兩個角色,這次超過10個,加上配角,工程浩大,成哥笑言自己手藝一般,因此大部分角色都是圓形,「比較容易搓。」此外還有多個啤梨形和水滴形。「一些病毒靠口水傳播,我就把它塑造成水滴形。」
泥膠動畫多用紙黏土或橡膠泥,成哥選擇了前者。「肢體用竹籤或銅線插入泥膠中,因此公仔不會走路,只可搖擺身體。製成後在攝影房用菲林逐格影片拍攝。」公仔本身沒口和眼睛,他預備了不同口形和眼形,逐格黏上替換,「就像真的說話一樣」。25分鐘的影片,用9個月才拍成。「劇本原本只設定為一集,做成後因為太長,分成兩集。」
在眾多角色中,黃玉成感情最深是黑死病菌,用綠色球形作身體只因容易製作,鬍子用卡紙製成,「帽我想做成英女皇皇冠模樣,但技術有限,最後只是用膠樽蓋為底,包上紙黏土,再黏上小珠裝飾,由於帽子太重,拍攝時我要在背後用鐵線固定。」黃玉成習慣為每個角色設計性格和動作,例如肺結核菌有個大肚子,常一邊摸肚腩一邊喝酒,「他是比較消極的細菌」。霍亂菌為何設計成魚蛋串?他笑言是「江郎才盡」,因當時《串燒三兄弟》流行,加上人們容易因吃錯東西被霍亂菌入侵。「故事一開始是霍亂菌家族商討參加周年大會,我設計了整個家庭,每隻外貌不同,爸爸三粒(魚蛋),仔女兩粒,嬰兒一粒,加上角和尾巴,讓它邪惡點,像魔鬼。」
做到麻疹病毒,成哥苦思該賦予什麼形狀,作為一個高達迷,他從「魔蟹」一角得到靈感。「它專攻擊小朋友,所以樣子兇猛。」白喉桿菌身上有一點點,是根據劇情創作,「那些是它的武器,會放射出來感染小朋友和長者。」拍攝過程中,公仔受損、手腳掉落是常事,因此每個角色會做兩三個,方便隨時替換。
製作《細菌大王》時正值3D動畫起飛,定格泥膠動畫被視為過氣,做完後,部門內肯定聲音不多,黃玉成沒想過作品有這麼大迴響,兒子四年級時看過,回家後告訴他「很開心很好笑」,讓成哥感欣慰。他認為,只要小朋友能透過節目認識細菌病毒,注意個人衞生,自己的任務已完成。「有次帶孩子去覆診,電視正播放《細菌大王》,周圍的小朋友都記得它們的名字,我很開心。」
黃玉成一直保存這些紙黏土公仔,笑言「起初沒人要」,隨着年月過去,看過動畫的孩童長大,《細菌大王》成為共同回憶,大家很想找出創作者,傳媒報道後,成哥和他的作品愈來愈出名,港台提出保留,他把公仔全部留在港台,自己用輕黏土重做,這次訪問帶來的正是新製作的一批。
《細菌大王》走紅後,成哥獲邀延續故事,創作出第二代和第三代角色,坦言覺得有壓力:「對自己要求多了,製作時間依然緊迫。」這次有醫生提供意見,根據細菌真實形狀設計,製成動畫,講述新一代細菌大王COVID-19正式登基。病毒的皇冠是坊間買來的小戒指,和角色很匹配,它身上一粒粒像蘿蔔的東西是圖釘,模仿病毒的刺狀蛋白。「COVID-19頗頑強,因此我為它加上突起的眉骨,展示其頑固和兇惡性格。」
2020年港台教育電視停辦,黃玉成退休。他最近獲邀為香港紅十字會「賽馬會感染控制訓練及支援計劃」設計六大惡菌傳染病角色:類鼻疽伯克氏桿菌、霍亂弧菌、肺結核菌、禽流感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及2019冠狀病毒,都是根據真實原型創作,但只有平面形象。他認為最難表達是禽流感,「由H和N兩種病毒結合,這些病毒上還有一些激凸蛋白,就如一條條刺。」
黃玉成在港台工作多年,只為他人作嫁衣裳,一直想創作動畫片的他曾想過離開,尤其聽到徐克聘請動畫師製作《小倩》時。但參與這計劃就要離開原來崗位,完成後又未必有下一個動畫計劃可做。港台工資不錯,收入穩定,成哥已成家立室,不敢冒險嘗試。回望過去,他認為自己做了正確決定。他認識一個參與其中的動畫師,完成電影後無法找回相關工作,反而他留下後,因為《細菌大王》走紅,機會更多。「我是慶幸的」。
退休後時間多了,黃玉成除了做《細菌大王》相關創作,也開始製作自己的動畫作品,完成夢想。「我正在做一齣鬼片,混合3D和2D技術,希望能擺脫以往教育電視的影子,跳出昔日工作的框框。」
黃玉成小檔案
出生地點:香港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一子
知名作品:教育電視節目《細菌大王》
撰文:張綺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打卡鬼馬蛋糕 神還原泰椰青 |
上一篇: | 又來胸口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