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6日

青斯 志在天地

政策平衡

香港成立醫管局後,奉行「不會有市民因經濟原因得不到適當醫療」的政策。政府投入醫療的資源,除金融風暴那幾年要「資源增值計劃」外,非但沒減少還每年遞增。公營醫療支出佔本地生產總值由1991至1992年度的2%增至2021至2022年度的4.6%,同期的私營醫療開支佔生產總值亦由2.2%增至3.4%。當醫療向科技傾斜時,這讓人羨慕的增幅足夠嗎?讓我們從多角度分析這議題。

與其他地區國家的醫療支出比較,香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歐洲及日本等OECD國家(除美國外)的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10%至13%時,香港似仍有增長空間;然而,當新加坡、台灣是5%至6.6%時,香港又不太差。那就要看有否善用資源。香港醫療制度以醫院服務為本,高補貼加上多重安全網,開支較大;新加坡則利用醫療儲蓄戶口進行共付機制,雖然保險制度會出現道德風險增大醫療開支,但新加坡的醫療開支仍比香港低。

最終要看能否負擔藥物支出。近20年科技進步,不治之症變可治的慢病。以愛滋為例,若能接受並跟從雞尾酒療法,愛滋病人生活能和正常人無異,不過,人均藥物支出年約10萬。隨基因研究的發展,好些病如癌症都發現和基因突變有關,而科學家們又很快找到標靶藥,控制基因突變讓病情穩定下來。新藥是否一定好,必須由醫學專家們去分析研究數據。每隻新藥有好處亦有副作用,有些副作用會在大規模使用時才容易察覺,再加上研究費用,新藥推出市場時價錢肯定不菲,難以負擔。藥廠的定價必受市場因素影響,如有否其他藥物競爭或能有多少人受惠等。遇上近年熱烈討論的罕見病,由於適用者不多,藥價難有大折讓。

通盤考慮

新藥昂貴之時若又比現有藥物優勝,每個國家皆會苦惱怎去覓足夠資源提供藥物給病人。加稅?共付或其他方法?英國國民保健服務曾定下方針,可是面對政治壓力,方針有時變得模糊。加拿大就會和藥廠議價。香港地少人多,縱然人口比紐西蘭多,但面對國際大藥商,議價能力仍不高。可能要借助大灣區機遇,當政府引入藥監局機制,把內地研發的抗癌藥也引進來刺激競爭,慢慢才有議價空間,使香港亦可負擔那些昂貴藥物!

政府當然要全盤地看,若藥廠沒足夠資金,就不能去研發新藥,醫學科技便停滯不前。

任何利民、可早日取得藥物並能負擔治療疾病費用之政策,也不可使藥商失去生存空間。這是平衡的奧妙!

當日參與論壇時,同路人同盟秘書陳偉傑說:「作為病人,他都是沒選擇的!」這話對政策制定很重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