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4日

松花芥子 視線所及

逃出大英博物館

最近在抖音有一部很紅的網絡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據說全球播放量超過3億。故事情節是大英博物館一個小玉壺化身成美少女,在倫敦街頭邂逅來自中國的攝影記者。小玉壺把小記者一把抱住說:「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樣找到回家的路。」

小玉壺回到中國,看了大熊貓,看了天安門廣場升旗,最後來到博物館。她拿出從英國帶回來的家書,在一件件展示文物前讀出來;這是流離寄居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們,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影片最後是小玉壺回到大英博物館,靜待與其他被盜賣、搶掠的文物,風風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短劇蹭了大英博物館近期文物遺失和被盜的醜聞熱度,各大文明古國,如中國、埃及、希臘等都質疑博物館管治水平,提出讓本國、本民族的文物回家,尤其那些西方非法獲得的文物。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現象級熱播,把中國民間對文物歸還的呼聲提到最高,連BBC等國外傳媒都予以報道,也讓大英博物館感到尷尬。

小玉壺原型製於2011年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是江蘇非遺「蘇州玉雕」傳承人的作品,2017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選用一件「現代文物」來表達古老文物回歸之情,是這部短劇備受爭議的一點。

個人理解製片人的意圖:2011年的「文物」非常年輕,契合美少女形象。其次,作為一件現代工藝品,小玉壺最後回到英國理所當然。假如一件古代文物,回到中國就不可能再出去,這樣小記者就有偷盜文物的嫌疑了。如此複雜的兩難問題,相信並非這套輕鬆短劇想要面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