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儘管只是友誼賽,香港足球代表隊憑主場之利狂勝汶萊10:0,始終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汶萊當然並非什麼強隊,世界排名比香港(截至今年7月20日是第149位)更低41位,不過就算海軍對水兵,能夠給對手送上10隻光蛋,還是相當了不起的壯舉。
幾十年前,風光一時的「亞洲足球王國」振作了嗎?可惜,另一場比賽不禁讓人汗顏。U23亞洲盃外圍賽在中亞國家烏茲別克舉行,小港腳在分組賽面對東道主,結果是0:10慘敗,主教練司徒文俊於賽後記者會第一句就是向香港球迷致歉,他說:「我對賽果、對球隊表現感到羞恥。」
大港腳贏10球,小港腳吞10蛋,數字上是各有勝負。實際上,卻是一個極大問號,香港足球運動,有可能藉着年輕生力軍吐氣揚眉嗎?
人人都明白,年輕人是未來社會棟樑,愛國教育不斷告訴大家,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體育運動亦該作如是觀,如果青年軍不堪一擊,難以寄望積弱已久的香港球壇可以走上復興之路。
不幸地,尚有一場比賽反映香港年輕球員潰不成軍。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上月舉行東亞青年運動會,中華台北男子隊在足球決賽以非常懸殊的8:0擊敗香港。中華台北摘下金牌可喜可賀,象徵台灣人逐漸走出「足球沙漠」,看到了流着甘泉的綠洲。反觀香港,屈居亞軍本來沒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嘛,然而狂吞8隻光蛋卻是嚴重問題。
台灣人踢波愈來愈勁似乎是事實,東亞盃U15足球錦標賽在內地青島進行,中華台北在分組賽以19:1大勝關島,隊中張天駿個人連入9球。
同樣是10隻光蛋,大港腳贏了的喜悅,蓋不住小港腳輸了的悲哀。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4──伴疫歲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